Cjxin
发表于 2024-7-3 02:06:04
挛急和痉挛不一样。痉是抽动,挛是收缩。痉挛是以抽搐为显著表现;挛急是以收缩为显著表现。难以屈伸是稍微拘急。不能屈伸是拘急。拘急是不由自主的抽搐抖动。挛急是只有收缩而没有抽搐。
原文小便数是内(半表半里)热,不是里(胃)寒,里寒者必有呕吐。原文小便数者,并没有外寒手足厥冷,也没有里寒吐逆。反与桂枝,误攻其表,才出现了外寒手足厥和里寒吐逆,所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原文“脉浮,小便数,心烦”就是内热阴虚的直接证据,内热迫津液从小便出,所以小便数,小便数则消耗营血,因而出现脚挛急。小便数、心烦、脚挛急为内外俱虚,法当与芍药甘草汤先救其虚。“脉浮,自汗出,微恶寒”虽然为表证未解,也不能攻其表。攻表伤阳,得之便厥,原本只有阴虚,结果变为阴阳两虚,烦躁吐逆,都出现了。吐逆是里(胃肠)部虚寒,法当先救里,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待其阳复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阴,其脚即伸。与甘草干姜汤,若其人出现胃热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小和其胃气。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必然大汗亡阳,四肢厥逆,四逆汤主之。29条之治则治法,井然有序。
小林丶蛋蛋
发表于 2024-7-3 02:06:09
李老师的想法又是另一种,病人本是阴虚有热,又有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却阳也虚了,胃也寒了?难以理解,桂枝汤毕竟是个平和偏温的方啊,况且按您的理解,病人本有营弱卫强的问题,正适用桂枝,何至于伤阳致厥?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热厥和里热的可能性反倒大一些。
再退一步讲,真的出现了阴阳两虚,这时只用甘草干姜汤就不怕增热伤阴了?还是说,反正还有调胃承气汤作后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真的对吗?
再退一步讲,用调胃承气汤虽能解胃热,但刚救回来的阴和阳,不就又被伤了吗?芒硝解热可是会带走大量体液的。
29条这几个方真是处处有问题。
光明乳业
发表于 2024-7-3 02:06:33
挛急、拘急、痉挛都是一回事,痉跟急差不多,是紧、强直的意思,它们都没有抽搐的意思,但是确实会发生抽搐抖动的情况。
Cjxin
发表于 2024-7-3 02:07:30
病人本是半表半里(心)部营阴虚心烦,不是里(胃)部实热,服桂枝汤后,伤其阳必虚其胃,因本为半表半里部心营虚,里部胃气自然不会实,故伤其外必虚其里。桂枝汤是攻表方,不是补表方,29条之营血已经虚到脚挛急的程度了,岂可攻其表?攻表则更虚其营血,累及其里。假如脚挛急是里部实热,必然口禁,小便少。此证脉浮,小便数,脚挛急,必然不是里热动风,里热动风脚挛急者必然脉沉,小便少。《金匮要略》之刚痉脚挛急者小便少就是明证。痉病不是脉浮,而是脉沉。如《金匮要略》曰:“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29条是脉浮、小便数、脚挛急;不是脉沉、小便少、脚挛急、口禁。故可明确此条脚挛急是内虚,不是里实,所以与桂枝汤攻其外,才会虚其里。
与甘草干姜汤方,甘草用量倍于干姜,就是预防伤里(胃)阴;假如还是有点伤里(胃)阴,出现胃热谵语,才当少与调胃承气汤,小和其胃。请注意,是“少与调胃承气汤”。如果原本是里(胃)热,与甘草干姜汤,出现谵语,就不是少与调胃承气汤了,而应是大承气汤主之。用药难以一点不偏,所以仲景总是强调中病即止,服攻表药,若一服汗出病瘥,则止后服;服攻里药,若一服得利,则止后服。人体里寒而阳气自复者,还有阳复太过,变为里热者,如332、339条。那么29条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假如出现里热谵语,又有什么可奇怪呢?
千年一圣贤,仲景传书日月悬。经典之高境界,够后人千年登攀的。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7-3 02:07:59
桂枝汤中的甘草、生姜、大枣、芍药,要么补营,要么温中,桂枝损卫,怎么个虚其营?怎么个寒其胃?绝无此理。服桂枝汤后的烦躁、咽干、厥逆、吐逆只能是增加了胃中实热所致,而病人此前的心烦必属阳明里热。
看来我们又只能各自保留意见了。
琅夜子
发表于 2024-7-3 02:08:58
生姜具有发散作用,主发散心下之水气,而不主温中;温中是干姜,如大建中汤方证“腹中寒”用干姜而不用生姜,理中汤证“腹中冷”用干姜而不用生姜。
桂枝汤方芍药泄胃怎能增加胃中实热?太阴虚寒证忌芍药,证明芍药不能温中。
麻黄汤证脉浮紧无汗,就是营气实,所以用麻黄桂枝泄卫,卫气得泄,则营气得和,脉紧得缓。29条脉浮自汗出,营气不实,用桂枝泄卫,必损营气,而小便数、脚挛急者为营气亏虚,反与桂枝攻其表,则表气更虚,故而手足厥;芍药又泄胃,则里气又受损而变冷,故而吐逆。
lp168
发表于 2024-7-3 02:09:18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阳旦汤证,桂枝汤证是营弱卫强,阳旦汤证是营强卫弱,所以张仲景提到了“反用桂枝汤”。卫弱运行减弱,心阳运行不畅,肌表失温故微恶寒,脚挛急,心阳停滞于上焦则心烦,自汗出,小便数者卫气不固。看问题要问为什么张仲景这样说,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区分。为什么叫阳旦,旦不是早晨,是阳气在上不下行。所以,本条文提到了心烦与微恶寒,脚挛急并见。使用甘草干姜汤复阳之行,其实就是引血下行,让停滞于上焦的心阳得以运行。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7-3 02:09:51
生姜温中无疑,只是在《伤寒论》中干姜生姜有分工,干姜温中治寒泻,生姜温中治寒吐而已,“芍药又泄胃,则里气又受损而变冷”,只因您要维护用桂枝汤后导致胃寒的观点,就不考虑生姜温中止呕的作用了?就不考虑甘草、大枣的护胃之功了?这是先有定见,后找理由了。
“营气不实,用桂枝泄卫,必损营气”,这时候就不考虑芍药、甘草、大枣都是补营的了?桂枝汤突然就变成营卫两泄的方子了?
李老师,不要无条件地接受原文,仲景虽伟大,但《伤寒论》在流传中会出错啊。
榆树湾故事
发表于 2024-7-3 02:10:20
30条说:“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伤寒论说的阳旦就是桂枝汤,《辅行诀》中的小阳旦汤也是桂枝汤,正阳旦汤多个饴糖,大阳旦汤多了饴糖、黄芪、人参,基础都是桂枝汤,不知你说的阳旦汤是什么组成?
lp168
发表于 2024-7-3 02:10:40
病人已经吐逆了,胃气将败,还用大承气汤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