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 发表于 2024-7-3 01:52:01

重读《伤寒论》29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括号里是康平本认为的后人注解。这条貌似挺复杂的,说说我的理解。先不管后面用的四个方,就看病人是怎么回事。医者为什么“与桂枝汤”?因为看到病人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以为就是个太阳中风,但他没有细想小便数、心烦、脚挛急是怎么回事,结果“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显然是误治了,那么病人本来是什么病?


很多人说是少阴病,桂枝加附子汤证,这勉强能解释“得之便厥”,但不好解释“咽中干,烦躁,吐逆”和一开始的“心烦”,虽然干姜附子汤证有“昼日烦躁不得眠”,但人家不呕不渴,脉也不浮,“脉沉微”。


所以我倾向于把这个“得之便厥”看成热厥,有了这个看法,其余部分就很容易理顺了。“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除了“微恶寒”,其他情况都可以来自阳明病,自汗出、小便数,津液大伤之后就出现了“脚挛急”,这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独有的,其脉当是浮而涩,《金匮》痉病篇里就有用大承气汤的一条,正有“脚挛急”,《金匮》宿食篇有一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微恶寒呢,其实不是表证,而是津液过伤之后的表现,白虎加人参汤证也会有这种情况,这个恶寒不会很厉害。


再看原文用的方子,基本都是一次治一个症状,机械对应,并且彻底误导了我们对病人病情的理解。先用甘草干姜汤治厥,就算是寒厥,也不该用这个方,必须用附子来恢复津液;再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如果是阴证的脚挛急,用附子剂,比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之类就能恢复了,不用单独治;然后用调胃承气汤治谵语,因为他考虑到烦躁厉害了就会谵语,咦?说好的阴证呢?突然就当实热证来治了。最后一个四逆汤要表达什么?是接着前面甘草干姜汤说的,把前文的“反与桂枝汤”当作“重发汗”伤津液来处理,阴证误发汗之后,轻者用甘草干姜汤,“复加烧针”的重者就要用四逆汤了,他是这样的逻辑。BTW,《伤寒论》里有不少条文都把桂枝汤当作发汗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总之,这条用桂枝汤误治前和误治后,都应该用大承气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可与大承气汤。”是不是很颠覆?

未来的男人 发表于 2024-7-3 01:52:52

临床症状真假难辨,寒热错杂,真寒假热,假寒真热,阴竭津亡,莫名其妙,经旨,经旨,雾里看花,难难!!!

etrypp 发表于 2024-7-3 01:53:07

你没有搞明白桂枝汤之前的是怎么来的,所以才会乱说是大承气的。从学术上看,是大胆,实际上就是在杀人!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是什么病?怎么来的?源是什么?热厥的依据是什么?什么病就发展成热厥了?

王子丶殿下 发表于 2024-7-3 01:54:06

伤寒论很有体系,同时也可以当医案集读。
当我读了下面的一个医案后,明白伤寒论这条的来龙去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是伤寒病发汗不当过汗所致,而且是多次过汗所致,和虚人汗法太过所致一样,下面的医案给出了脉象,就更好说明了。此时肯定不能用大承气的。
仲师给出了他的处理方式,而下面医案中也给出了处理方式,守方就是下策了。



榆树湾故事 发表于 2024-7-3 01:54:21

1、“小便数”这一点就排除了阳明病;
2、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
3、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4、此条是阴阳俱虚,先救阳再救阴;
5、后面假设的谵语正是胃中津液虚;
6、“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这是亡阳了,比上面阳虚更严重;
7、本条文描述的病人自身阴阳已虚,提示不能按通常的治法,正所谓“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小林丶蛋蛋 发表于 2024-7-3 01:54:44

29条跟你举出的医案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起初的自汗出、小便数,后来的厥逆、吐逆,你这个医案里都没有,两者不能互相印证,倒正好需要区别开来。
发汗太过不一定会导致阳虚证,也可能病入阳明的。你这个医案里没说有没有恶寒,如果有恶寒,可以确定是阴证,但作者还是误治了,应该用茯苓四逆汤,不该用建中汤,建中汤所治的“虚人”,是指瘦人、营血虚的人,而不是阳虚的人;也不该用生脉饮,生脉饮是补阴的,治不了阳虚。后来病家吃了那么多人参,仍迁延日久,恐怕最后还是自愈的,失败的医案。
其实临床上,真要遇到29条这样的病人,是不至于让人困惑的,只要脉诊详细些,或者加一个腹诊,就很清楚了,但是29条条文现在就是这样写的,信息不太全,只好细细分析了,应该说,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大承气汤证了。

6523641286 发表于 2024-7-3 01:55:19

1、“小便数”怎么能排除阳明呢?反而必须要考虑阳明的可能性,请多读《伤寒论》吧。
条文中四个处方的思路大概跟你的4、5、6这三点是一致的,我已经在主贴中指出了。
2、3、7这几点涉及一些基本认识的差异,暂且不回复了。

小林丶蛋蛋 发表于 2024-7-3 01:55:25

1、小便数不是小便利;
2、汗与小便同源,汗多必然小便不会频数,反之亦然;
3、阳明病,法多汗;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7-3 01:55:53

1、请在《伤寒论》中搜索“小便数”,看有没有属于阳明病的。
2、汗多就小便少,或者小便多就汗少,这是理论上的,多汗多尿的情况也不少见。而且29条说的是“自汗出、小便数”,汗可能多,也可能不多,小便量可能多,也可能不多。
3、阳明病常见多汗,但这也是不一定的。

6523641286 发表于 2024-7-3 01:56:42

我当然是搜过,《伤寒论》中398条里有小便数的共有4条,分别是29、244、247和250。
小便数实际上是阳不摄阴导致的,阳虚到相当程度才会出现。
而阳明病的汗出是里热蒸腾导致汗出,如果无汗那也是津液枯竭,汗无可汗,一派阳盛气象。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重读《伤寒论》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