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7-3 02:00:52
这不是程度的问题,是性质的问题,甘草、干姜不能治阳虚就是不能,不是能治轻不能治重。
四逆汤又成了治阴阳两虚的了。。你这真是不断暴露认知问题啊。
6523641286
发表于 2024-7-3 02:01:37
是是,算我强解伤寒论,老师正解。{:1_12:}
阴阳互生互根,大汗亡阳,就只伤阳不伤阴了吗,恐怕只是伤阳为主要矛盾,如果阴也到了衰竭的程度,还得[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呢,“回阳救逆”的方子干嘛要加猪胆汁呢?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7-3 02:02:14
{:1_21:}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7-3 02:02:33
脚挛急,是小腿腓肠肌挛急疼痛。挛急和拘急不同。挛急,是肌肉上的筋脉挛缩,表现为肌肉能屈不能伸;拘急,是肌肉上的筋脉拘束,表现为不能屈伸。如20条:“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四肢微急,是四肢稍微拘急。四肢微急者为难以屈伸,四肢拘急者为不能屈伸。
脚挛急之症,有虚实之别。
实证脚挛急,为热盛动风,必齘齿,而无小便数。如《金匮要略》曰:“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欲作刚痉,是胃气上冲,气上而不下,所以小便少。刚痉则是胃热过盛,上冲更甚,以致全身痉挛,上有口噤、齘齿,中有卧不着席,下有脚挛急,一并发作。如《金匮要略》曰:“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虚证脚挛急,没有全身动风之实象,且有小便数,则为局部阴气亏虚,不能充养小腿筋脉,故只有脚挛急,而没有全身痉挛。芍药甘草汤,俗名去杖汤,用于虚证脚挛急,效果确切。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7-3 02:03:10
你说得不错,疾病要整体看,所以一个症状会有很多种可能性,要根据其他信息去排除一些可能性,才能作出准确判断。你说“伤寒,脉浮,自汗出”是太阳病,这个错了,首先“伤寒”二字开头的条文,绝大部分不是太阳伤寒,“伤寒”只是“发热”的代名词,那么“脉浮,发热,自汗出”是什么病呢?没有其他条件的话,是不能确定的。另外,小便数可以是热,可以是寒,也是不确定的;脚挛急,可以是热,可以是寒,也是不确定的。
我认为,因为条文里用了芍药甘草汤,你又觉得必须接受,再反过来把无法确定病机的症状确定下来,这就是颠倒了,何况在29条中,你还要为多次用药找理由,这不是诊断了,这成了一道证明题。其实一开始就不能假设任何条文里的用药是绝对正确的。
琅夜子
发表于 2024-7-3 02:03:31
我也注意到了挛急和拘急这两个词,但我认为是一样的,急就是紧,拘和挛都是捆绑、限制的意思,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都是肌肉痉挛,也就是肌肉自发的强制性收缩,这时,不但“伸”有困难,“屈”也同样困难,所以肌肉痉挛根本不存在“难以屈伸”和“能屈不能伸”的差别。
至于用“小便数”来区别两种痉挛,我看不靠谱。阳明病有“小便数,大便因硬”的情况,等到津液耗伤得多了,小便自然无法再数,我认为这正是29条的情况;而芍药甘草汤证与小便数不数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原文认为这个小便数是寒,所以用了甘草干姜汤,应该不关芍药甘草汤的事,不知李老师说芍药甘草汤证有小便数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7-3 02:04:15
{:1_3:}发多了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7-3 02:04:29
{:1_3:}发多了
Cjxin
发表于 2024-7-3 02:04:58
王子丶殿下
发表于 2024-7-3 02:05:42
29条的争议,最关键的原因是条文本身信息不足,我前面也说过,如果有个腹诊或者脉诊更详细些,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许多医案也是这样,不规范,信息不足,所以看医案不是个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条文在服桂枝汤后是先按阳虚处理的,但也没处理对,方子用得很莫名,还分先后,还怕出现里热用了硝黄,完全不符合仲景的章法。如果是阳虚,我会用茯苓四逆汤,芍药可加可不加,有什么好分先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