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fabio

《伤寒论》之现代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8

主题

623

回帖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24-1-4 2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不分中西,病不分阴阳,药不分寒热,一以治病愈疾为先”,甚妙!我加一句为“医不分中西,病不分阴阳,药不分寒热,方不分经时,一以治病愈疾为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44

回帖

6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0
发表于 2024-1-4 2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上面第一节已经讲过,古人认为病是由外面皮肤传入内部的,一般人似乎常常说受了风寒而发病,事实上由外面肌肤感染入内者相当少,大都是由上呼吸道最多,消化道其次,传入人体经过血液,或淋巴的散播乃至全身而使病发作,都是由内向外发的,不是由外向里传的,清代的温热派无论处方以及理论都较《伤寒论》高明多了,他们认为温病由口鼻入,与现代医学所持(观点)相同,现在姑论《伤寒论》的说法,假设病是从外传向内的,则太阳主人一身之表,故太阳先受之,假如脉搏很平正,没有其他症象,则证明人体之抗力能将病毒克服,或感染很轻,当不足以引发疾病。
   假设是欲吐,脉搏急数,人很躁烦,正如前几条所述的情况,须知病势已经升高了,但是《伤寒论》需要符合他的学说(军按:恽氏这句话就有失偏颇了,我们从仲景先生所留下来的文字当中无法看到什么为了维护自己的什么学说而去不顾临床事实的理论痕迹,恽氏这样讲是不负责任也有失公允的,从此来看,任何大学问家尽管其在某些方面有较为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然而在其著述的过程当中,可能其本人不太觉得,但是却似有若无的挟杂了自己的某些主观的论断甚至情绪因素,于此可见其一斑矣。)说病势已进为传经,所谓传经与不传经如此而已,并无很深的含义。
我们现代医学远较古人所述为精细,一定要硬说传经遵古遵圣,似乎无此必要,救治病人才是第一要务。(军按:恽氏此语真的是一句大实话,也更是肺腑之言了;其实我们要是回过头来仔细的阅读一下仲景的此条原文,根本不存在什么仲景是为了自己的什么学说或者说法而写下本条原文,而只不过是提醒我们后学在实际临床当中,患者在什么情况之下其病情会从当下目前要求出现转变,而让我们未雨绸缪而已,当然,仲景在本条所列举的一些症象,只能代表他本人在临床当中所看到或者说是他自己在临床当中总结出来的而已,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再大的名医,其所能够亲身经历的依旧是有限的,无论他说得有多么的全面,而从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角度来看却依然是不全面的和零碎的甚至会认为是错误的,而且作为仲景本人来讲是那么的忠于临床事实,绝对不可能会为了某种所谓的“学说”去杜撰造假欺骗后学,所以我们在学习前人经验的时候要学会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切不可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片面武断的妄肆品评是有失学者风度的,更是对学习乃至传承不利的。)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本条已经讲得很清楚,无须再加以释义,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即在医学方面很多情况都只具或然性,必然性必须要条件很多方能确定,并不一定二三日阳明病(肠胃现象)、少阳病(神经、肝胆症状)不见就是不传,此条备作参考而已,并非不易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44

回帖

68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0
发表于 2024-1-4 23: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此条提到温病,却使后世医者掀起轩然大波,中医分成温病派和伤害寒派,互相攻讦,聚讼纷纭,殊不知所争论的都不是病的不同,只是症象不同而已,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笔墨,因为中医根本就没有病名,只凭症象治疗。事实上发烧一定会恶寒怕冷,仅时间长短不一而已,伤寒怕冷时间长,温病怕冷时间短,病人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感觉怕冷,仅感觉精神委靡不振,一过之后便发热而怕热,此非病不同乃是病人对病的反应不同,原因有二:(1)气候不同(地理条件);(2)人事不同(营养条件、生活条件);东南沿海气候温和,营养好劳动少,生活复杂,蛋白质摄取量多,所谓膏粱之体,中医认为是阴虚火旺,病一发便作火化热化,亦即所谓温病,动量少者肠胃动量随之也差,生活较为散漫,蛋白质已多摄取,一旦感染,在肠胃内迅速发酵,而发生的症象,自然较血糖不足、营养差、蛋白少而劳动多的人,或者在内陆气候,体温与气候有明显差异的情况所发生的症象,大不相同,此类病症称之为温病,以别于伤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86

回帖

10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24-1-4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7: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薰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按理发汗本为退烧,因出汗后体温必然因疏泄而降低,如今发汗后带动代谢之升高,肠胃道之发酵,使大肠杆菌大量增生,肠中细菌共存之生理条件为之不平衡,故知用药退烧,其用药之本质,很有问题,如用消炎、镇静、退烧剂,不至于发生这种现象,若用《伤寒论》太阳病之方剂,此等方剂本属调节血液循环,增加抗体之兴奋剂,当然不一定适用;一般人诟病《伤寒论》方服之使人病情反而加重,在前言序文中已有提及,创江南无正伤寒之说,其实真正的癥结,乃在古人的由表传里说,没如现代医学知道明确的病情传播路线,可知病毒及一切感染经由淋巴血液循环传及全身,由内而外者,再用刺激剂,增快带动传播,势必如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拾,故经发汗后身体灼热,病情就此而加重,脉阴阳俱浮,汗自出,代谢高度兴奋,因病而兴奋,药又加之再兴奋,体温升高,高烧病人,当然极为困倦,身重多眠,喉中悬壅垂下垂,一如常人白天辛苦工作后晚上鼾声大作,并无两样,语言懒得讲,若用温病方可以立刻见效,其消炎、退烧,或如用点滴也可以奏效于一时,若大量用点滴高烧可以降低,但烧却一地直长时间不退,其理由以后再详细解释。按理肠胃有积不清,可以用消导清里药,使渐而有大便则烧可以退清,如用猛剂泻下,古时用泻药均甚峻烈,结果积滞不出反而因泻而脱水,使紧张度更升高,肠胃道的动量因下后而降低,脱水而小便不利,则直视,为排尿尿道扩约肌紧张,失溲则略有遗尿,而真正尿却有排不出之感。
        被火即是用艾炙,古时炙法是将大把艾放在皮肤上着肉炙,在国画上有一张炙艾图可以见一斑,病人如受炮烙之刑,极为痛苦紧张,紧张之极血管强烈收缩,再加疾病的高烧,血液中开始溶血,红血球大量崩溃,胆红素大量溶出,则成溶血性黄疸;神经剧烈震撼乃有如惊痫时,瘈疭等恐怖惊骇现象,若再用火烤之治病,非再是治病,简直是谋杀,如此医生,不看作其自然发展还比看医生要好,不但古时候如此,方今情况也差不多,误治一次,还能苟延残喘,再误治便将送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13

回帖

109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99
发表于 2024-1-4 23: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8:病有发展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怕冷的原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种:(1)前述的发热与外界环境之差异乃怕冷;
(2)因病变而肾上腺素起以抗病,即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表皮血管因紧张而收缩,故怕冷;(3)感染来势急速,应变能力来不及应付,血糖来不及大量制造而怕冷,此时用糖最好,其实一般性感冒用赤砂糖,鼻涕多、过敏,用挥发性的葱白,再加生姜几片使血管扩张,畏寒情况降低,紧张亦随之而降低,此即中医所说的透发,使血液循环重获平衡,抗体于焉而产生,伤风感冒即用即好,不必看医生以劳师动众。
        不发烧而怕冷:(1)代谢率降低,如心搏力不足,肝机能降低,胃肠道消化酵素不能发挥作用,不吸收;(2)体内水分不调节,来自内分泌不调节,多半由于气候关系,气候剧变,病者自律神经不如常人反应之快,无法适应其速率,因为人体所需的能量为ATP,一天的需要量几乎近十五公斤,而全部能量用于细胞内外液渗透及血管渗透上几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用于日常生活活动不过其余的百分之四十而已,由此可知其关系人身安危的重要性。
       至于发于阳,发于阴六日、七日等等,乃古时候流行阴阳五行的通说,于今早已不必耿耿于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663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34
发表于 2024-1-4 2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9: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此又是一条外感之变例,头痛、发热、鼻塞、喷嚏、咳嗽,中医认为是外感中的表症,所谓太阳主一身之表,嗣后见高烧、便秘等一切肠胃症象,云由表传里,病由太阳而传阳明,其实根据现代医学观之其理甚明,所谓表症无非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的条件,决非单纯外来的风寒因素,乃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后,由淋巴、血液由内达外,更因上呼吸道感染,涕痰很多,不一定全由喉头、鼻孔向外排出,乃至倒流入胃,为感染性的异性毒蛋白,故继而发生肠胃症状,若成头痛,良久又无肠胃症状,外感不会一直持续不退,身体自行调整而痊愈,此不过是较轻度普通感冒而已,假如略有肠胃症状,不很严重者,调节肠胃道之动量即可奏效,故针足阳明,就针灸而言,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是针灸的大穴,用处正多,不如以足三里为主,随症配穴,当可济事;针足三里可以安定肠胃,因为(1)蠕动之不正常使肠内化学成分随之而变化,例如肠中菌落之变化,大肠杆菌异常繁殖,可使高烧,一般平时由肠壁渗出影响妇人之内生殖器可以白带不断,光用冲洗及外塞白带片,使阴道粘膜多生刺激,而粘膜抗力更降低,使白带不断;(2)肠内含有大量多胜肽类等,此类物质之分布不单单在肠内,在脊髓、在脑部都有密集的分布,假如不调节,肠子逆蠕动上及肝胆而呕吐,肠子膨胀多气,增加腹背压力,乃至腰酸背痛。
       流行性病毒感染有其有利及不利之条件与人体之抗病力、气候及一切环境条件,互为利用,互为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663

回帖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34
发表于 2024-1-4 23: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人们都知道中国对气候时间的变化非常注意,以前认为玄而不可思议,如今已被一一证明,并非空中楼阁,先对中医的时间观察加以说明,较有意思。中医对于一年廿四节气(农历),以前部分高手中医见病危的病人都可预先测知其死亡的时间,百不爽一,中医尤其对一年中四大节气,特别强调二分二至,所谓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一天中比照一年也分四大时间,即黎明、中午、落暑(或黄昏),以及子夜,现代学说发现人的脑中有时规设定,其对自主神经、内分泌及各种酵素的活动均有一定的影响,而用药促发的难易度以NAS(自主神经系统)最容易,内分泌次之,酵素则更难,以后会详细论及。
        影响自主神经因素有:
     (1)内在环境--受外来环境的影响,诸如天气、气候、情绪等影响,在《内经素问》中讲得很详细。
      (2)生理上变化--月经,故妇女影响较男性为多,月经来潮时,心理相当的变化,影响生理变化,产生诸多妇科方面的困扰,又可因生理变化,月经来时,女性荷尔蒙分泌亢进,其平日可保护血管,强健心脏,故女性在生育年龄,得心脏血管病者甚少,但此种内分泌物可使钠滞留,连带水分停留,钠更可使小血管产生收缩现象,因之情绪不良,睡眠不好,更多过敏病如皮肤病、香港脚等,经来时必然大发。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很容易看出,若论酵素在消化道常见食后饱胀、泻等,在其他处很难看出,女性常患的红斑狼疮,如对以上三者的关系有明确的了解,用中药亦可不难控制之,通常医生不论中西医都对《内经》的强调气候的七情六欲,如何伤人,未免过甚其词,一般情况判断决无此类情况发生,固然不错,在正常的健康人自己身体能调节,但在病人,尤其是严重病患者,则必然加重,台湾的节气变化少,不若大陆变化之巨,例如夏季天气炎热,代谢较低,甲状腺荷尔蒙分泌因之而减少,故《内经》云:“夏至一阴生”,又云“天气热人体应之以寒,冬季则反之,代谢高,甲状腺分泌旺盛,以对抗外来之寒冷,所以寒带的动物,内分泌丰富,碳蛋白高,都为中医的上品滋补之物;夏季时肝机能低落,甲状腺机能却降低,所以湿使抗力差,热使代谢率低,湿热并发,夏季生肠胃病,肝炎的特别多,反见冬季因表皮血管循环低落,内部代谢又高,脑中风、脑血栓者较多,而今已经确实证明人体上经过归类,有两在类物质与时间很有关系:
     (1)血管兴奋素:简称为磷笨二酚,来自肾脏,中医所谓肾者先天之气,肾气当上升;
      (2)血管抑制素,简称VDM,来自肝脏,中医早已谓肝气当条达而下降(军按:恽氏这里把西医所称的肝脏等同于中医的肝的概念是不够正确和严谨的。)此二者用之于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更从而调节人体之血压。
       所以中医之治高压不以降血压为能事,因为降血压,未必能治高血压,若从以上两处入手,血压可以调节得头头是道,以后再说。
      吾人知道,儿茶酚胺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人体的活力及抗病力具有很大的关系,此物的分泌从早上八点开始渐渐升高,一直到下午三、四点时之后则渐渐下降,到半夜则降为最低,俗云天亮前后,特别黑暗,也有其内在影响,所以脑卒中、肾脏病、心脏病,半夜死亡率较高。
     血管抑制素在黄昏时最高,同时黄昏落暑时肝机能最低,吾人可见黄昏时,有人精神大差,昏昏沉沉。
      故一般疾病不止是所谓的太阳病欲愈时刻,大致在早晨过后一直到黄昏以前那段时间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23

回帖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24-1-4 2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在中医中涵盖范围极广,故云风为百病之长,风数行而善变,正如在现代医学中炎症的炎字,范围一样的广,而二者之间确有非常密切而微妙的关系,例如外风,受外来之邪,像病毒体之传染;内风,凡是中医以为郁生湿(炎症血管扩张,血流滞慢,血浆蛋白及白血球从血管壁渗出,乃肿),湿生火(由血管血流滞郁乃生热,生红乃痛),火生风(由于炎症产生各种症状,尤其是神经症状),由于二氧化碳积聚,氧代谢较低落,则火大生风;所谓风除了炎症之外,当有许多过敏性、免疫性疾病统统称风,用风药谓之风能驱湿,其理不喻自明;有些肝炎在大风大雨之后触发;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由病毒引起,神经性病毒有时可潜伏于人体达24年,说不定在24偶然伤风感冒而发病,又如肺炎,倘若不调理,身体功能极差而难愈,以后再详述之。
       风家,可知家者乃常常之意思,即病人常常患感冒之意,此类人本来抗体不足,经屡次感冒,感冒虽愈,但脑中仍迷迷糊糊,精神不爽,可知病后脑所需之代谢基准物不够,亦即氧与糖不够,脑之用氧用糖率为全身器官之冠,,经过感冒发热,当未全部恢复,如果随其自愈需要十二日之久,张仲景时代如此,后世医学大为进步,根本不必硬等十二日,一如现代医学对一般病之善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打营养针,吃些维他命等等,与张扬仲景时好不到哪里去,倒是后世的中医对此有大大的突破,缺氧及糖,必用补中益气汤或清暑益气汤可以理解治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23

回帖

6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7
发表于 2024-1-4 23: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古医书的说理,大部分有问题,以现代医学眼光视之,当然是笑话,但以今笑古实在无多大意义,吾人坐飞机笑古人骑马,用枪炮和原子弹作战笑古人舞刀舞剑,此人本身似乎是问题,兹不赘述,但在症象上则可以作参考及研究。寒在皮肤,热在骨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当然不足取。(军按:恽氏此说不然,看来他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仲景之所以要写这条条文的真正含义之所在,其实以余意度之,仲景之意正在于提醒我们临床医者要善于通过表面的现象去分析和看待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真相,而不要总是被这些表面的东西所欺骗和蒙蔽,而恽氏直接予以否定此说,从学术态度上来讲是不够严谨的。)
       身大热反要得衣(阳极似阴)即所谓是客观的,而我们所认同的热,体温急剧上升,乃极严重的感染,极为厉害,可使人发高烧,此类细菌,多在人体之下焦,比较脏的地方,如肠子、骨盆腔等,如发生骨盆腔炎,或肾盂炎等肾病,可以高烧恶寒,脸色青白四肢冰冷。一般言之,素食者肠中多革兰氏阳性菌,肉食者则多革兰氏阴性菌,故常发盲肠炎等及以上之疾病。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为心脏病及肺心病,心收缩搏动力降低,血液集中在中枢、腹腔,致末梢血管收缩,静脉回流降低,此时肾上腺素等分泌均降低,脉快而强,为心力衰竭之前兆,肾衰竭也有此现象,所谓阴极似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44

回帖

68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0
发表于 2024-1-4 2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很爆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5-16 05:34 , Processed in 0.05278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