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会地位高的人更容易抑郁吗?

2023-3-17 17: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 评论: 0

摘要: 阿尔法是一群老鼠的“王者”。在管道中遇到另一只老鼠时,阿尔法只看一眼就把它吓跑了。但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出乎意料的勇气,小“鼠哥”在与“王”对峙数秒后,直接将阿尔法推开。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滑铁卢后, ...

阿尔法是一群老鼠的“王者”。在管道中遇到另一只老鼠时,阿尔法只看一眼就把它吓跑了。但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出乎意料的勇气,小“鼠哥”在与“王”对峙数秒后,直接将阿尔法推开。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滑铁卢后,阿尔法情绪低落,失去了之前的统治力。

这一逆转是由一群脑科学家精心策划的,他们目睹了阿尔法“皇冠丢失”的全过程,并记录了它在大脑中的神经活动。经过六年的实验,胡海兰教授团队建立了抑郁症小鼠模型,探索这一过程背后的关键神经机制。

他们的发现发表的一篇题为“与社会地位丧失相关的抑郁样状态的神经机制”的文章中。

社会等级制度在人类和动物中普遍存在。为了测量小鼠的社会等级,HU 的团队开发了试管测试,通过该测试,每只小鼠的社会等级可以通过与其他小鼠竞争时获得的胜利次数来确定。

视频: 1) 强制丢失的第一次试验。2) 在“强制损失”范式期间,同时记录高级小鼠的行为和 LHb 光度钙信号。图片来源:浙江大学

在人类和动物中,社会地位对其身心健康都有重大影响。一项针对美国移民的研究表明,地位下降的移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人的三倍。

胡海兰教授对这些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很感兴趣。“90% 的人类抑郁症病例是由社会因素引发的。” 对于科学家来说,第一步是建立可以模拟实验室过程的动物模型。于是,Alpha成为了“被选中”的老鼠,因为它是试管试验的“王者”。

新的一天到来了。小“鼠哥”即将在试管中经历新一轮的较量。这一次,研究人员悄悄堵住了小“鼠哥”身后的通道。很快,它发现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前冲锋。因此,它准备好大力推动 Alpha。来回推了几下之后,Alpha 被推开了。

在连续几天的“被迫失败”之后,阿尔法失去了统治地位。即使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国王”也开始自发地向小“老鼠弟弟”屈服。“这表明它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范正晓说。

随后的强迫游泳测试或蔗糖偏好测试表明,Alpha 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Alpha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人类世界主导地位下降导致的抑郁症,”范正晓说。研究人员可以在这种新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其背后的神经机制。

按照范正孝的说法,他们排除了损失本身的影响。低等级的老鼠即使连续输给高等级的老鼠也不会沮丧。抑郁样行为仅在那些社会地位迅速下降的高级小鼠中触发。这表明抑郁可能与获胜的期望与失败的现实之间的差异有关。

通过一系列实验,胡的团队假设负奖励预测错误可能作为神经变化的催化剂,介导由社会地位丧失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在强制损失的情况下,排名较高的老鼠往往对获胜有更高的期望。强制损失会产生负面的预测误差。相比之下,排名较低的老鼠往往对获胜的期望较低赢。因此,他们的失败不会带来任何心理落差。”范正晓说。

在研究中,胡的团队反复“重放”“冠损失”情景,并通过纤维光度法追踪特定大脑区域的钙活动和神经电活动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潜在的神经机制逐渐变得清晰。外侧缰核( LHb) 充当反奖赏中心,它可以被各种厌恶刺激激活。

当高等级小鼠遭受“强迫损失”时,奖励预测误差信号将激活 LHb,从而诱发抑郁样行为。同时,在编码社交竞争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也会减少,导致高位小鼠出现“退缩”和“自我贬低”的行为。“负奖励预测误差介导的 LHb 激活是与社会地位丧失相关的抑郁样状态背后的神经机制,”范正晓说。

有趣的是,如果 LHb 中的神经元活动受到光遗传学的抑制,则排名较高的小鼠在“被迫失去”后表现出较少的抑郁样行为。

试管是一种非暴力的社会竞赛。Alpha 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社会竞争的动态,从而有望帮助理解和干预这种由社会引起的抑郁症。

此外,HU的团队还发现了“社交脑”和“情感脑”之间的密切互动。mPFC的激活可以重燃小鼠的“斗志”。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扭转局面。像这样连续取得几次胜利后,老鼠就会表现出较少的抑郁样行为。最终,Alpha——这只经历了几次“被迫失败”的老鼠——重拾往日的荣光。“这一发现为抑郁症的干预治疗提供了见解,”范正晓说。

与低级老鼠相比,习惯于获胜的高级老鼠可能更脆弱,更容易遭受损失。胡海兰教授认为,这一现象或许可以说明“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0:32 , Processed in 0.0701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