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八,有83岁老妪经亲戚介绍就诊。 亲属告曰:肺有结节3厘米大,不咳嗽;胃及小肠间长息肉,已极细窄;不能正常饮食,每天仅食小米糊已两月。 观其精神尚佳,面色可;讲话条理清晰,声音既不低微亦不宏亮亢奋。 诊脉时觉其手冰凉。左脉:中取寸、关硬且滑,尺不及,沉取则尺部甚实。右脉:浮、中取细长,沉取尺部亦甚实。左、右尺部均未呈虾游。 患者病重,但既非阴阳离绝之险症,亦非绝症,知可治。 遂以肾气丸、通幽汤之意用药: 熟地40克、黑顺片6克、桂枝尖10克、肉苁蓉15克、代赭石20克(打细)、茵陈6克、茯苓15克(打细)、鸡内金10克(打细)、甘松10克、党参30克、沙参12克、三棱3克、莪术3克、龙眼肉15克。五剂。 嘱咐服用后如无新添症状,可服至15剂再复诊,必愈。 附按:就左脉论,上焦有水饮,然非泻心、瓜蒌薤白白酒诸证。肾气、中气壮旺,其饮自去。肺之结节,实系寒凝气滞。以熟地、沙参之润,党参之补,附子、桂枝之温通,三棱、莪术之破积,结节症亦必愈。三棱、莪术并非力峻,实以药力悠长缓慢、软缠硬磨为功也。桃仁、红花之类药力快,药力消失亦快,故不用。
方中可否加炒白术(长时间的少食,消化吸收肯定不好,初期可加,待胃口好了之后,可以不用)、生芡实(固肾摄冲,长时间的失摄,突补怕会散、同时利湿)?
请教先生几个问题:
①左脉中取寸、关硬,这个硬应该理解成寒导致的吗?
②两手脉尺部沉取实,寸关是否存在弱的情况,这个实是否应该理解为气郁在尺部呢?如果尺实反应气郁在下焦,而先生用药重点却在补肾气上,尺已实仍断定肾气虚是否有什么依据呢?
③先生用药感觉是补肾阴多于补肾阳,想请教先生此例中有哪些细节帮助先生判断阴虚重于阳虚的?
④肠已极窄,肯定是下焦正气不足导致的,用赭石降气把能量从下焦稍往下引导肯定是对的。而尺实说明气郁在下焦,是否可以同时用黄芪加大一下升气力度呢?
答:左脉提示阴亏、心气极弱、上焦有水饮。右脉长提示冲气上逆、细则主中气弱、尺部沉实主肺气弱。左右脉均提示证虽重,但绝非阴阳离绝。两尺部重按均无虾游状,主无癌症、非绝症。故判断病重但完全可以治愈。 黄芪走而不守,补中焦之力不及党参,不必加,当然少量加以助党参也可。
给久病的老年人治病,需从多方面详细判断可治或不可治。西医治不好,患者和亲属容易接受;中医治不好,容易引起纠纷!
个人理解,此处尺实,当理解为阴实,肾阳不足,冲气散逸。不然胃口不会这么差。重点在降,稍升。加茵陈升肝。且桂枝也有升提的作用,兼有降逆,温肌(手冷),而不用肉桂的原因。
这个阶段,胃气、肺气几乎养不到肾气了。
炒白术药力呆钝,不加。加鸡内金、甘松就是消除熟地呆钝、粘腻的。山萸肉、芡实于便秘不利。 徐灵胎云:酸之极则藏。山萸肉,酸,除了补肝阴之外,当有固摄肾气的作用。这是通过您的这句话悟出来的,一物两用,且此物不与五味子同,敛正气不敛邪气。
山萸肉收敛肝气之耗散,即能收敛宗气。说成养肝尚可,说成养肾就很勉强。山萸肉于便秘不利,系从实践中得来;山萸肉重用易引起呕吐,需加生麦芽与茵陈,亦从实践中得来。真正质量好的辽五味子即北五味子如有油状,捣细后入药,酸味及辛辣味俱浓烈,并无收敛邪气之弊,但不捣细则必须加干姜或生姜。至于西五味子、南五味子,则类似不捣细的北五味子并且功效偏弱,质量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