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很少双侧受累,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异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鸣或耳内搏动样杂音。面肌痉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中,是典型的成年人疾病,但有年轻化趋势。
面肌痉挛病因
1、面神经刺激: 有些患者本身体质比较差,患有感冒或者是不注意防寒保暖,导致面部肌肉组织受到了风寒刺激或者冷水刺激,就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同时出现营养供应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痉挛的症状。 2、局部神经受到压迫: 局部神经受到压迫可能也会使面神经传导的功能受到了病理性干扰,导致面神经根部组织受到压迫引发面肌痉挛。 3、外伤: 当局部受到外伤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神经受损,从而造成肌肉痉挛的情况。 4、疲劳过度: 由于疲劳过度休息的不好,没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这就可以引起功能性的面肌痉挛,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这个面部痉挛就会缓解。 5、颅底病变: 颅底的病变刺激面神经,可以造成面肌痉挛,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去到医院由医生做一个明确的诊断及时治疗。 6、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经过治疗以后留下的后遗症,面肌痉挛,这种通过后期的按摩,是可以有缓解的。 7、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 电解质失衡或血液流动不畅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面肌痉挛。 8、肿瘤或炎症: 中耳乳突炎和肿瘤、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等也可能诱发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中医辩证
1、风邪袭络证: 患者面部肌肉抽搐,且抽搐多突然发作,快速频繁,可能伴有面部麻木感,就像突然被微风吹过的那种异样感觉,同时可伴有恶风(即怕风)、头痛等症状。舌苔多为薄白,脉象浮。以祛风通络为主。 2、肝风内动证: 面部肌肉抽搐频繁有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或弦数。以平肝熄风为主。 3、气血亏虚证: 面部肌肉抽搐程度相对较轻,时作时止,劳累后症状会加重,同时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以益气养血、熄风止痉为主。 4、痰火上扰证: 面部肌肉抽搐,兼见胸脘满闷、咳痰黄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以清热化痰、熄风止痉为主。
面肌痉挛调理取穴
董氏奇穴穴位:三泉穴(上泉穴、中泉穴、下泉穴) 取穴: 下泉穴: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中泉穴:当下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上泉穴:当中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说明: 上泉、中泉、下泉三穴合称三泉穴,位于胆经线上,以祛风为主,治面瘫及颜面神经震颤特效。“泉”通假“颧”,三个治疗治疗颧骨周围疾病的穴位。
面肌痉挛预防方法
1、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物钟,稳定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因神经功能紊乱引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2、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肌肉的协调性,对预防面肌痉挛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对面部神经造成损伤。 3、减少面部刺激: 避免面部长时间受冷风直吹,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可以佩戴口罩、围巾等进行防护。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减少电磁辐射对面部神经的潜在影响。 4、控制饮食成分: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增加面肌痉挛的发生风险。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过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面部神经产生不良影响。 5、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降低面肌痉挛的发生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