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一定要坚持辨证论治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高血压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医学界人士对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众说纷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医院当中的医生,及多数患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把高血压做为一种疾病来看待,当然,也没有按照高血压病来治疗,目前,对高血压唯一治疗方法,是依靠药物降压,药物降压往往是“压”而不服,从而贻误病情。 高血压不仅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而且又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肌梗塞病人中50%是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病人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高血压的危险性在于突然死亡和致残,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一定要学会日常生活调养,以及注意早期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祖国医学认为,无论是原发高血压,还是继发高血压都是脏腑功能失调,内脏患病的一种表症,并不是患病的直接病因,所以,要根据患病的各种表症,判断发病的病因,然后按照病因对症治疗。高血压的治疗,绝非吃几片药片降降血压那么简单,而是要探讨发病病因,从治疗内脏疾病入手,恢复到最佳的血压值。 高血压病早期症状为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躁、疲乏等。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脏,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肝阳”、“肝风”、“中风”的范畴。这种疾病往往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肝、肾,由阳亢或阴虚开始,逐渐发展为阴虚阳亢以及阴阳两虚,心火上炎或冲任失调,促使肝肾阴阳失调,发生高血压病。 黄帝内经对高血压的病因已有过论述。《素问.五脏生成》说:“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拘蒙招尤,目螟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意思说,头痛巅顶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病在足少阴,太阳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肾脏。眼花摇头、发病急剧的;或者目暗耳聋,病程较长的,属于下实上虚,病在足少阳、厥阴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肝脏。《灵枢.海论》也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意思说,髓海正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耳鸣、目眩。《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治疗眩晕、头痛的药物。如菊花“治头风头眩,肿痛……”,防风“治大风,头眩痛……”等。《伤寒杂病论》着力揭示了痰饮所致的眩晕,补《内经》之所未备。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常常感到头痛,并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高血压病的病因,在《内经》中就明确的认识到,其病位在于巅顶脑部,病因病机多与其病位有关。如足厥阴肝经上达巅顶;足太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行于枕骨;足少阳胆经行于颞骨。从病因来看,既有外风,又有内风,因风性易于上行,善袭人体的头部。假如患者出现寒、湿、火、热等现象,则证明经络阻塞不通,继而并发为头痛,最后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从高血压发病原因来说,均与肝肾两个脏器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肾损伤为什么形成高血压呢?当肝肾的功能开始出现衰退的时候,脾的输布功能减弱,血液中的湿邪慢慢代谢不掉,就会逐渐导致血液粘稠,血的流速减慢,出现大脑供血不足,人体自身就会通过加压的方式泵血上来,而肺的肃降功能丧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上下午血压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上午血压比下午高,说明元气正在衰退,病情在加重。因为人经过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压基本是正常的,但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进行一次加压把血泵上去,如果血液泵不上去,说明脏腑的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如果下午的血压比上午的血压高,属于人体一种自救的功能,说明脏腑功能正在恢复当中。 如果出现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时候,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样就比较危险了,一定要引起足够注意尽快就医。低压相当人体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属于后天的。现在有很多中年人一患上了高血压就是低压高,这说明身体透支太多了,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多休息,及时就医对病因做出诊断,然后辨证施治,只有这样症状才会得到缓解。 高血压在中医里被称为是一种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高血压的发生跟人体的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长期饮食方式不当、生活不节制或机体脏器老化导致肾精不足、气血亏损和脏腑阴阳失调所致。高血压并不是单一的疾病,长期高血压会损害机制主要靶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继而引起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中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多数是不可逆转的,若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高血压不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甚至还可造成其他靶器官病变,发生其他高血压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