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一动就出汗是气血漏了,一个中成药,把气血收住,汗就少了

[复制链接]

1762

主题

622

回帖

834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43
QQ
发表于 2024-5-24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汗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气血漏了,而气血之所以往外漏是因为气虚,肌表不固,气虚是本源。
从补气的角度,有玉屏风颗粒和生脉饮,这是比较常用的两个中成药。如果仅仅是出汗,气虚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也有一个中成药,那就是虚汗停颗粒。
这个中成药以古方牡蛎散为基础,牡蛎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局方里非常有代表性的固涩剂,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专门止汗的方剂,中成药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减而成。
牡蛎散组方是这样的:黄芪15克、浮小麦30克、麻黄根15克、煅牡蛎15克,水煎服。
当我们出汗过多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肌表不固,通俗地讲就是毛孔关不上,体内的津液很容易就流出来了,以汗的形式往外流。而津液和血液是一体的,津液生成并组成血液,血中又承载着气,所以我们就说出汗多是气血的问题,气血漏了。
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固表止汗,凡是往外走的,都要加强固涩的作用,这三味中药直接把气血收住,汗就少了。这就好比有一个瓶子,里面装满了水,现在瓶盖松了,水从里面漏出来了,这时候要做一件事,赶紧把瓶盖拧紧一些,是这么个道理。

浮小麦和小麦是有联系的,小麦是正常灌浆的种子,质量重,而浮小麦是空心的或者说浮小麦不够饱满,质量轻,能浮于水面,药性走表,能固表自汗。
牡蛎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拿来入药的叫生牡蛎,一种是放在火上,经过煅烧的叫煅牡蛎,这里指的都是壳。生牡蛎擅长散结,煅牡蛎涩性更甚,收敛固涩的力量更加强大,擅长止汗,汗多的人要用煅牡蛎。
麻黄也有麻黄茎和麻黄根之分,发汗用麻黄茎,止汗用麻黄根,麻黄茎辛温解表,有发散的作用,能打开毛孔,让汗发出来,比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葛根汤,用的都是麻黄茎。而麻黄的根却是收敛固涩的,通过固表,把汗收住。虽然出自同一种植物,但是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也大相径庭。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把麻黄根换成了糯稻根,糯稻根是植物糯稻的干燥根茎,功效类似于麻黄根,都能固表止汗。糯稻根性质平和,此外,它还能生津,有一种说法,气虚则自汗,阴虚则盗汗,如果有阴虚的症状,糯稻根可以滋阴,补充津液。
最后是黄芪,黄芪有补气的作用,人体肌表有一层气,在气的作用下,毛孔既能打的开,又能关的上,气虚了,毛孔就关不上了,专业的表达就是肌表不固,这是大前提,所以补气是必不可少的。黄芪在这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个中成药益气养阴,固表敛汗,重在收敛固涩,止汗之力较强,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如果仅仅是出汗,气虚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就可以用它进行调理,对自汗、盗汗都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11-24 15:36 , Processed in 0.4504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