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1|回复: 0

伤寒论·学习笔记(九)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3

回帖

85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18
QQ
发表于 2024-5-23 14: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辨太阳病脈证并治(中)条文105-127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此条为阳明里实误用丸药攻下而里实仍在的证治。

太阳表证日久不解,邪入阳明而见谵语者,是里有实热,当用汤药下之。凡阳明热实证,宜速不宜迟,宜汤不宜丸。用丸药攻逐阳明里热实证是不当的。故云:非其治也。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
​此条为太阳蓄血病因证治。

太阳之邪不从表出而内传于府,与血相搏,名曰蓄血,其人当如狂。蓄血当从大便出。“血自下,下者愈”。若表证未解先解其表。若表已解,少腹仍急结者,当须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泄下邪热。

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皆为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里所致。蓄水在膀胱气化,故見小便不利。蓄血在下焦血分,故热与血相结,故見神志如狂,因不关气分,故小便自利。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条为伤寒误下后邪气内陷证治。
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邪不得外解,内陷于里,弥漫全身。邪陷少阳,枢机不利,則見胸胁满闷;胆火上炎,胃热上蒸,心神被扰,轻者心烦,重则惊惕不安、谵语。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故小便不利。枢机不运,三焦壅滞,气机运行不畅,则一身尽重而不可转側。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神经、泌尿、心血管、消化等多科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癫痫、心悸、高血压、胆心综合征等病症。
  
本方由于病邪仍在少阳,故取小柴胡汤之意,内解外清,扶正祛邪。柴胡配黄芩伍,和解少阳;半夏合生姜,和胃降逆;人参同大枣,益气扶正;更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

因方中铅丹有毒,《本草发挥》载本品“味辛,微寒,有毒”,处方时须布包入煎;临床曾有服用本品而致铅中毒的报道,因此不能长期服用。但若用之量小,又配伍大黄通下,促使铅毒排泄,可不致中毒,同时注意用药不可超过1周。近年用此方者,多以磁石、生铁落、代赭石或朱砂代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纵:五行顺次相克也。此条为肝乘脾的证治。期门,肝经募穴,刺之,可泻肝经邪气。​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横:五行反克。此条为木反侮金证治。刺期门泄之。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此条为太阳病误用火攻的变证、正复欲解的证候及其后遗症的症状和机理。
太阳病二日,反躁,此应为大青龙汤证。

反熨其背……必发谵语:此为误用熨法火攻的变证及其机理。

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此为火攻变证转愈的证候。

“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此属插入句,补述误火之后的变证。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则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此条为误用火劫产生发黄等变证及其预后。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此条为伤寒火劫,致心阳亡失,心神浮越的变证和治法。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此条为里虚不得用火法治疗的症治。(脉不弦紧而弱。)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此条为太阳病误用火法而发生便血之证。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此条为表实阳热证候,误用灸法而致咽燥吐血的变证。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误用火法的变证及自愈机转。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此条为烧针发汗,针处受寒引发奔豚的症状与治法。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条为心阳虚烦躁的证治。火逆复下,误而又误,又加烧针,火气内迫,心阳内伤,则生烦躁,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龙牡以安烦乱之神。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此为太阳伤寒误用温针的变证。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此条为误吐而胃阳受伤,出現轻重不同的各种变证。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此为表证误吐而致内烦。不欲近衣,里热已盛。内烦为吐后邪不从表散,邪热内陷入里所致。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此条为发汗不当,致中虚胃寒的脈证。数为热脈,胃中有热,当消谷善饥,今反不消谷而吐者,此为汗多伤及阳气,此脉当数而无力,为客热,即假热。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此条为太阳病日久,误行吐下致邪陷阳明,以及调胃承气汤证与大柴胡汤证之区别。

本条所述之证,为太阳病误用吐、下法,而致邪热内陷,郁阻肠胃,故用调胃承气和胃泻热。伤寒用柴胡汤重在解其外,所谓外者,发热恶寒之半表证也。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此条为蓄血重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此条为补述抵当汤的脉证,并以小便利与不利来辨别是否为蓄血证。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此为蓄血证的缓攻之法。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从小便之利与不利辨停水之部位。太阳病,小便利而得水,此温热在上中二焦,可少少与之,若过之,则水停心下,必心下悸。小便少而欲得水者,在下焦,属五苓散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1:32 , Processed in 0.1685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