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5|回复: 0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3

回帖

85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18
QQ
发表于 2024-5-23 14: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条文 95-104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桂枝汤证发热汗出的病机。营弱卫强,调和营卫,宜桂枝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此条为小柴胡汤证治。此邪气在表里之间(少阳),谓之半表半里证。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方见上)

​此条论述小柴胡证的病机,及转属阳明的证治。服小柴胡后“渴”者,已属阳明。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此条为太阳病兼太阴里虚证因误下后的柴胡疑似证。脈迟,太阴脉也,脈浮,太阳脈也。恶风寒,太阳证,手足温,太阴证。

医二三下之,正气愈伤,土虚湿郁而发生一系列变证。脾胃阳伤,故不能食,土虚无从安木,肝木横进,故胁下满痛,湿邪郁蒸,而面目身黄,湿滞于下,故小便不利,湿滞于上,故预项强。若不查,易误为小柴胡证。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条为太少合病治从少阳。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方见上)​

此条为少阳兼里虚寒证,治用先补后和之法。轻取脈涩,中阳虚弱,重取脈沉弦,少阳邪盛。本条病机为少阳之邪不解,更见脾胃虚寒,見此病机,须看二者之缓急,若少阳证急如呕满寒热,当先和解少阳;如里证急迫,如本条之腹中急痛,则当以温中补虚为先。里和往往外邪自解,如少阳之邪未解,仍可以小柴胡汤和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辨小柴胡汤的使用法,及误下后服柴胡汤的机转。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误下后,仍有柴胡证,可复以柴胡汤。蒸蒸而振,今谓之“战汗”也。复发热汗出病可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本条为里虚外感之证治,小建中可治中焦虚寒,亦可治虚人外感。(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二三日,说明感邪时间短,说明患者平素里气虚弱。此处“心烦”亦非火扰心神之烦,而为气血俱虚所致。)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此条为少阳兼里实证的证治。小柴胡偏半表,大柴胡偏半里。有是证用是方。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此条亦为少阳兼里实的证治。伤寒不解,症见胸胁满而呕,此本大柴胡证,误用丸药下之,故外证不解,反見“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虽利而内实不去,徒伤肠胃,故不能再用大柴胡攻下,故先以小柴胡解外,后以柴胡芒硝和解,兼泻下实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1:34 , Processed in 0.1452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