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5|回复: 0

伤寒论·学习笔记(七)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3

回帖

85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18
QQ
发表于 2024-5-23 14: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条文79-94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的治法。

伤寒下后,邪热留扰于胸,故心烦;邪乘攻下,气滞于腹,故腹满;气机壅滞于胸腹,故卧起不安,宜栀子厚朴枳实,清热除烦,宽中除满。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见上)

​此条为邪郁胸膈兼中寒下利的证治。伤寒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微烦,用栀子以解烦,倍干姜以逐内寒,复下药损伤之气。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栀子汤禁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误汗,阳虚水泛之证治。

太阳病本应发汗解表,若治疗不当,发汗太过,都能导致过汗亡阳的变证。过汗亡阳,虚阳外越,肾阳虚衰不能制水,則水气上逆,故見心下悸,卫外阳气不固,故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宜真武汤补其虚,复其阳,行水湿治之。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干燥者禁汗。咽通于胃,喉通于肺,咽喉不仅为肺胃之门户,且是三阴经所循之处。咽喉干燥,为阴液不足之象,强发汗,恐生变证,可益阴解表求之。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证。久患淋病之人,多属肾阴亏虚,而膀胱蓄热,虽有太阳表证,亦不可径用辛温发汗。若误发其汗,不但助膀胱之热,且更伤少阴之阴,阴伤则邪热炽盛,则可发生尿血之证。误汗致尿血者,可用养阴清热凉血法治之。猪苓汤或小蓟饮孑。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
疮家禁汗,及误汗后变证。痓,此处作痉解。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禁汗,及误汗变证。衄家者,阴血亏虚者居多。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平时经常出血的人禁汗,及误汗后的变证。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汗家禁汗及误汗的变证。
 
(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此条为胃中虚寒误汗的变证。

83-89七条论述了太阳病的禁忌证。太阳表证当发其汗,使邪从表而散,若出現上述情况,不可发汗。此处不可发汗,是指不可单用发汗之法,可表里同治。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此条提示汗下先后之逆顺。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表证误下而致表未解,下利清谷的治疗规律。

(92)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表里同病,治宜先里后表。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正虚邪郁致冒,仍可汗出而愈。冒家:即头晕目眩之人。

(94)太阳病未解,脈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脈阴阳俱停:尺脉为阴,寸脉为阳,指尺寸脉俱隐伏不出。

本条根据脉象的变化,推测疾病的表里。由于感邪较重,气血不畅,三部脉隐伏不出,随着正气聚集与邪抗争,則振栗汗出而解;若阳脉微者,邪在表,先发汗而解;若阴脉微者,邪结在里,宜用攻下,方用调胃承气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1:36 , Processed in 0.1598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