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4|回复: 0

从思想源头学中医——更简单更快捷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623

回帖

85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518
QQ
发表于 2024-5-23 0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我们能够用古人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中医这个事,那学习中医就不再是个难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医是一种经验学,应该从有人开始就有了,刚开始应该是本能,和动物一样,自然界中的动物会自己寻找草药治病,就在前阵子不是有个视频嘛,一狗子为它那摔断腿的主人寻来了金边土鳖,我们人类以前肯定也有这功能,只是后来发展出了文明,这些功能就慢慢退化了。由此可知,中医的起源不是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开始,而是在没文字的时候就开始慢慢积累了,其间不知几千几万年。

那后来到了农耕社会,人们开始分工合作,就有了专门的医生,这些医生就开始对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尝试着用一种理论去解释他,慢慢建立起一个体系,并用这个体系去应对一些从未见过的疾病。

要建立理论,他必须有个基本的思路,古代人没有现代的技术条件,他看不到病毒,细菌,所以他要建立理论,一定只能从他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般规律中去寻找。一般规律是什么?最简单的,事物总有他的对立面,一个东西有表就有里,有上就有下,古代人管它叫阴阳。

那光把事物进行阴阳的区分明显不够用啊,实践操作我们还得知道事物的客观运行规律啊!但这难不倒古代人,古代人认为是道生成了天地万物,既然都是道生成的,那这方天地内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共性的,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捕捉到这些规律,所以古代人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由此可见技术落后也有技术落后的好处,他能让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和谐,你看《内经》上的五运六气,五运怎么确定的?是根据五色之气经过二十八星宿上的不同位置确定的,由此可见古代中医的系统有多庞大。

从年份上来说有五运,从一年来说有四季,由四季阴阳变化《内经》上推出了四时调神大论,那一年有四季,一天就没有吗?一天之中同样有阴阳消长的变化,如同于四季,那四时调神大论的养生方法同样适用于一天之中。

我们观察的是大天地,那人体是不是一个小天地呢?古代人是这么认为的,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体心肾之间相去八寸四分,地上的水分被太阳照耀而化气上升,到天又气凝成雨下落,那肾水化气上升,到心化成心液下降,不就如天地之间的阴阳循环往复吗?那在中医里面这个就叫心肾相交,修道练功叫做水火即济。心肾如果不交,阴阳循环就出了问题,上面没有肾水滋养,就会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等等,下面没有心阳的温化又会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

脉诊也是啊,古代人看到河流联想到脉管,河大水多,河小水少,脉细自然就血少。

以上这些都是联想,所以学中医你得去思考古代人怎么想这些问题的,生活中的原型是什么?比如虚火上炎,你得滋阴啊,就像水壶里没水了,你干烧肯定不行啊,你得加水。再比如祛湿,不吃药的话多运动也会好啊,古代人看这衣服放外面被风吹着就干得快,那身体流通起来也同样可以祛湿啊。

在这种思维下学习中医真的不难的,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后世有的学说太多牵强附会的东西,这些东西严重的干扰了我们,所以学习中医得先看一些源头的书籍,比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这些都比较朴素,可以快速得让我们建立起一个人体能量运行的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1:34 , Processed in 0.3290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