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4|回复: 0

伤寒论第5条

[复制链接]

1762

主题

622

回帖

832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25
QQ
发表于 2024-5-18 2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一、学思
1、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2、“阳明少阳证不见者”,说明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先传阳明,后传少阳。这与胡希恕师说的先传少阳的多,是不一样的。
3、这里出现了两个新概念即阳明证少阳证。后边还有阳明病、少阳病的概念,阳明证、少阳证是阳明病、少阳病的症状群,注意他们的区别,出现了阳明证、少阳证就说明转变为阳明病、少阳病了。
4、第4条、第5条主要解释了两个概念即“”、“不传”,切切,“”与“不传”就是病有没有质的变化,太阳病变阳明病、少阳病就是质的变化。
5、“伤寒二三日”,“”的多,也有“不传”的,像本条。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不能说“伤寒一二日,太阳受之”,因为伤寒二日的时候,“传”的多,“伤寒一二日,太阳受之”是大概率的事。
6、不以时间作为辨证的依据,应以症状作为辨证的依据。以会条文碰到的什么“二三日”、“四五日”、“七八日”等都不是辨证的依据。“伤寒五六日不如“呕而发热”用小柴胡汤来的准确。
二、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已核)上面(学思:指第4条)说的是开始,一日。这里说,过了两三天的时间。
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儿去呀?
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或者传少阳,而阳明、少阳证一点都不见,肯定它不传。
那么,这两段我们看的虽然是太阳表证,但对这个病的轻重缓急、传与不传,当大夫的也要心里有数。
怎么来观察呢?那么不外乎在脉证学思:脉和证)。
开始两三天不传,那它肯定是不会传。
这个(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常看到的,两三天这个病就传少阳的多,(出现)人也无力了、发烧不退、脉浮细这类情况。你看他胸胁满闷呕逆啊,柴胡证就来了,这个病较为重。
那,么两三天还不传,肯定这个病还是不要紧的,就是一般的伤风感冒了。
三、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
这条是把上一条的意思又进一步地明确化、深入了。
这一条在《康平本伤寒论》里也是降两字格排版的条文,跟第4条也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把它直译一下
患伤寒两三天的时间,如果没有阳明或者少阳病症状发生,说明疾病不会发生传变。
经方理论里的一些比如“太阳病四五日”怎么样,都不太符合《内经》的理论。
《内经》的理论是在第二天、第三天就可能传到阳明少阳,《内经》就是这样的真实意思,如果说没这个意思,这些条文反倒是多余的,没有意义了。
凡是有临床实践的人都有这样的常识,疾病的传变没有一个特定的日期,后边凡是正宗的经方条文啊,它对日子的论述大部分都是活的,四五日、三四日啊,也有一些说具体传变的日期,但很少。
纵观全书,包括《金匮要略》,把疾病的传变规律弄成机械地、准确日期的,基本上都出在王叔和的条文里。都是从《内经》上套过来的,就是机械地去算。
如果看一看临床,我们调侃地说,我们设一个奖励基金,奖励从临床当中,发现了第一天得病时是太阳经受病的,第二天马上就是阳明经又受病了,第三天少阳经,按它的理论七天以后又回到太阳经了。谁见过这样的病例就奖励他。实际上临床中谁都没见过!
我们也不能把这些理认贬得那么低,古人也许是用日子的形式来说明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可是在第七天时再传回太阳,只能是说患者得病常常是由浅入深,深来深去可能会自愈了,以后再得病可能还是先从浅表性疾病开始。古人是不是想说这个意思,我们现在很难去猜测,解释起来都觉得很困难。像这一类的理论,很难把它跟真正的经方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还有一个,在临床过程中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凡一个疾病,它没有一个准确的传变的日期。谁敢说人得病了,几天以后肯定会得胆囊炎?或者说会得肝炎、肾炎?就算是有“脉数急”、“喜呕”、“”等明显的症状,也不一定真正就能发展到那个程度。
有极个别的太阳病的桂枝汤证可以持续二十年的时间,时间真够长的
(学思:说明其他的证候也会存在几年,如五苓散证真武汤证等)
所以,那种机械地去认识,有害无益,我们要避免这样的认识法。
真正地去看看经方理论的条文,它传变的日期不是死的,而且从日期里能明显地感觉出来,它这种表达方式是想用最少的文字说明最多的问题,它想表达疾病发展趋势的一种方向。
通过这两条的学习,我们再稍微地延伸一下,澄清一些问题。
我现在有比较深的体会,我们现在所接触得很多的理论、方法,包括中医里很多的派别,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存在的价值。
这是必须要正视、必须要弄清的问题。
其实我们现在,我们用一个不太讲道理的一种说法,比如现在某中医大师说:
胡希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什么?
因为他一生研究经方,在临床当中一生基本只用经方看病。
但很多人就不愿意听这话,他们会很自然的问:
其他的中医、时方就不能看病吗?
其实时方也能治病,而且好的时方医生疗效也是非常好,也出了好多的中医大师。
但如果把问题再深入一下,马上问题的性质就变了。
谁说时方不能治病?时方也能治病。西医能治病吗?西医的整体疗效比中医还好,确实很快。现在社会上大量的用抗生素治感冒,西医理论明文规定不能用抗生素治感冒,但社会上普遍地都用抗生素来治感冒,疗效还挺好,特别是体质稍微弱一点,抗生素有时输上几个小时就见效。你能说西医不治病吗?
但是,再往里深入分析,这种疗效连现代医学自己都持否定态度,不可以!现在中国人出国以后,在国外感冒了要求输抗生素,外国的医生都觉得奇怪,抗生素不治感冒,你输液干嘛?细究起来问题很多,不是一个方面。
我说一个电视上报道的具体事,国内某某一流的中医大师说了一个医案,说是治了一个疑难病,让病人吃了五年药,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五年当中慢慢恢复,后来恢复到了基本跟常人一样。这可是五年啊!
大家如果比较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所以要如果不比较就不会感觉到差别,都能治病啊!
其实,等于说澄清了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经方?要是真正把经方学到家,经方的疗效不是别的任何医学能相比的。
不是说别的医学不能治病。
而且经方的这一套医学理论,如果要是真正弄通弄懂了,整个人的世界观都会变。
前边跟大家交流时,好多东西,大家有这样的感觉。
学思:以上三段说明许多手段包括时方都可以治病,但是都不如经方好,并不是其他的不行
因为现代医学对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的技术手段非常有限
你要是到医院里对医生说,我这段时间体质比较弱,抵抗力比较低,能想办法让我提高一点吗?
实际上现代医学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我们中医里,这是任何一个中医都能办到的事。
你说现代医学好不好?能治病吗?
能治病。谁说不能治病了!
但是一比较,你就会发现问题了。
经方医学和其他的医学都是这么一种关系。
我们把这个问题说透了,西医治病是受技术手段限制的问题,它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但技术永远是不成熟的。
哪一种技术到了成熟的阶段,也就到了生命的尽头了。
就像医院里的医生最常说的一句很客观的话:
很多问题是解释不了的!
为什么解释不了?
技术手段不到家嘛!
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它没有能力去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但是它能慢慢的找到癌细胞(现在不涉及商业利益的问题,因为这不是技术问题),它没有能力提高抵抗力,但是可以冲着癌细胞,寻找一些可以杀死癌细胞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人体就要倒霉了,倒霉也没办法,现在常说的一句话:
反正是为了你好。
那么,中医是怎么治啊?
表面上看中医很落后,它的理论里还不知道癌细胞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高血压是什么。
中医治疗是对症下药,改善人体状态的办法在中医里都是小儿科,最基本的常识了,用药可以,不用药也有办法,包括理疗方面的,办法有的是。
我们再比较一下中医里边,也还是可以再分析的。
中医里你再去看经方时方比较,都能治病,但是治疗的程度不一样,差远了。
不用说太具体的太远的,就说现在整体地看,为什么中医整体疗效比不上西医啊?这就很清楚了。为什么说这个呢?我就想说在学习经方理论时,特别是对王叔和的条文,不是说完全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如果说在方向上给人误导的话,它不正确的一面就大于合理的一面。其实说到经方学习上,从历史上看,就是对经方理论的误导太厉害了。如果大家有机会、有兴趣,你再去看看王叔和以后的人,凡是研究《伤寒论》的,不往《内经》理论上靠的人,真正的有成就的就只有胡希恕,其他人都拼命地往《内经》理论上靠。
这是我们需要澄清的问题,我想了好长时间,很不容易说明的。
我常常遭人家问:
你把这个事说得这么泾渭分明,难道说人家一点正确的东西都没有吗?难道时方不能治病吗?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但是如果看看现实情况就会发现,我们必须要用恢复经方理论本来面目的态度来学习经方,不然的话,还是要走上那一条弯路。
学思:学习经方,就学习伤寒论即可)
四、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也。
五、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此其常也。若二三日,阳明证之不恶寒,反恶热,身热心烦,口渴不眠等证;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满、喜呕、口苦、耳聋等证不见者,此为太阳邪轻热微,不传阳明、少阳也。
程知曰:伤寒一二日太阳,二、三日阳明,三、四日少阳,四、五日太阴,五、六日少阴,六、七日厥阴,此第言其常耳!
其中变证不一,有专经不传者,有越经传者,有传一二经而即止者,有发于阳即入少阴者,有直中三阴者,有足经冤热而传手经者,有误药而传变者。(学思:七个“
大抵热邪乘经之虚即传,若经实即不受邪而不传,阳邪胜则传,阴邪胜多不传;故经谓脉静为不传,脉数急为欲传也。
又曰:足经自足上行胸腹头背,主一身之大纲,故寒邪入之,即见于其经,若手经第行于胸手,不能主一身之大纲也。邪既入足经,必传入手经,故感风寒之重者,头项痛,肩、背、肘、节、亦痛也。圣人言足不言手,足可该手,手不可该足也,非不传手也。夫五脏六腑十二经,气相输,络相通,岂有传足而不传手者哉!亦岂有伤足而不伤手者哉!虞天民谓热先手,寒先足,义亦可互通也。
程应旄曰:伤寒之有六经,无非从浅深而定部署。
以皮肤为太阳所辖,故署之太阳;肌肉为阳明所辖,故署之阳明;筋膜为少阳所辖,故署之少阳云耳!所以华佗曰:伤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只就躯壳间约略其深浅,而并不署太阳、阳明等名。然则仲景之分太阳、阳明等,亦是画限之意,用以辖病也。
六、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者,是言见症之期,非传经之日也(学思:甚妙哉)。
岐伯曰∶“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膺背两胁,亦中其经。”(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盖太阳经部位最高,故一日发;阳明经位次之,故二日发,少阳经位又次之,故三日发。
是气有高下,病有远近,适其至所为故也。
夫三阳各受寒邪,不必自太阳始。
诸家言二阳必自太阳传来者,未审斯义耳。
若伤寒二日,当阳明病,若不见阳明表证,是阳明之热不传于表也。
三日少阳当病,不见少阳表证,是少阳之热不传于表也。
七、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接着伤寒一日而来,是说伤寒开始的时候是太阳受之,如果经过伤寒二三日而阳明证少阳证都不出现的话,为不传也。
这里的伤寒二三日只是示例,并不局限在第二和第三天。
阳明证是什么?少阳证是什么?
这就要和上一条“颇欲吐、若燥烦”联系起来理解。
少阳证就是“颇欲吐”,阳明证就是“燥烦”。
对于传经、不传经的诊断,主要从辨证上理解,这是科学的。绝对不能机械地认为一日就是太阳、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学思:不以时间作为辨证的依据,应以症状作为辨证的依据
如果出现了传经之证、传经之脉,那就是传经
如果“脉若静者”,也不见阳明病的燥烦少阳病的颇欲吐,不管过了多少天,都是不传。
体表受邪以后,中风也好,伤寒也好,病势的发展、正邪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传经、不传经体现出来。
为什么不传经?因为正气抗邪有力,邪气不能传变。
为什么出现传经?因为正气抗邪无力,邪热较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10-18 17:19 , Processed in 0.3020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