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Eveyyy

我最喜欢的医案之醉花窗医案

[复制链接]

8

主题

743

回帖

78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81
发表于 2024-5-4 20: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  外感风热


  马景波孝廉,与余为文字交,又同出龙兰簃先生门下,故称莫逆。乙卯谋纳粟作宰,都中有女校书才色超群,马昵之。一日余赴同乡之饮,在前门酒市,席未半,景波遣其仆,趋车迎余曰:家主得暴疾,危在顷刻,亟请视之。余颇惊骇,乃投箸登车而去,曲折经数处,见非景波所栖止。因问其车夫,车夫扬鞭掉臂曰:老爷至则自知。到陕西巷则景波依闾已久,捐余曰:校书病甚,惟恐君不来,故托于余以速之,急请入一施汤剂。余乃知为校书病。入其室,数媪环守之。启衾看,则校书篷首赤体,昏不识人。扪其肌,热可烙手,面赤气粗,颠倒烦乱.提腕诊之,六脉浮数,几乎七至。乃曰:此外感风热也,一发可愈。乃开防风通圣散易麻黄以桂枝。景波争曰;硝黄劫药,校书娇姿恐不堪。余曰:君情深如此,宜校书之倾倒,然君解怜香,我岂好碎玉耶,有病则病当之,保无恐。急遣下走货药,煎而进之。属曰:三更后,当大汗,渴,勿多与饮,明早必愈,我去矣。
  越日申刻,余公退将入门。景波又遣车迎余曰:校书病益甚,请再视之。余骇曰:既病甚,则药病枘凿(不相合)。可请别人,余不必往也。其仆曰:家主望君如岁,不去,恐小人获戾。不得已,随之至。则景波颦惑曰:病益甚,当奈何?见校书仍拥衾卧,蒙其面。揭之则花妆簇簇,跃然而起。继命媪辈,皆敛衽叩头曰:昨宵服君药,三更如梦醒,浑身出汗,到晓,病若失。服君之奇,感君之义,特设一筵,置酒为乐。恐君不来,故托辞招之耳。余故不喜此辈,拟托公而辞。校书跪留曰:自知垢污之肴,不足染高贤之腹。然献芹之忱,窃难自己。言之泪欲下。景波急进曰:勾栏(妓院)中一杯水,未必即阻两庑特豚(古代祭礼)。何惺惺作态乃尔。余不敢再辞,相与狂饮.肴错纷陈,至夜四更始罢。归检衣袱则罗香囊一对.絮绢方巾二事在焉。知为校书之遗.越数日,转景波而还之。
楼主注:吴鹤皋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
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
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鬲。肺胃受邪。石膏桔梗。
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亦治失下发斑。
三焦火实。全方除硝黄名曰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黄芩
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
本方名曰通圣。极言其用功之妙耳。
河间制此解利四时。冬寒春温。夏热秋燥。正令伤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以两许
为剂。加葱姜淡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
为剂。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则为表实。倍加麻黄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则为里实。倍加硝黄
以下之。连进二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间过用寒凉。仲景伤寒初无
下法。弃而不用。真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应手取效。从无寒中痞结之变。即有一二不
鲜者。非法之未善。则必已传阳明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1

回帖

77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1
发表于 2024-5-4 2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饮食伤胃


  商人曹某,忘其名,豪于饮,而食量亦复兼人。夏月奔走发渴,多食生冷,遂致停滞,头痛发热,腹胀神昏。他医以为感冒,以风药散之,不效。乃迎余视。其右关坚大,右尺弦缓,并无浮象。乃曰,此饮食伤胃也,必见食作呕逆。弦者停饮之象,不去之不快也,此类伤寒中五症之一,视为外感,失之远矣。急以对金饮子(方:桔红 厚朴 苍术 甘草 生姜 大枣)加大黄、槟榔等破之,二服而腹减热退。五日后来谢曰:余未病时,常有呕逆手颤疾,不知何故?告之曰:此酒积也。试服葛花解酲丸,当必愈。曹即服之至半斤而宿疾全清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20

回帖

72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25
发表于 2024-5-4 2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湿热内蕴 实而误补


   庚戌春,余以选拔赴廷试,有同年张君,久雨之后,兼嗜茶饮,六月初患小便不通,数日而手足渐肿,渐至喘咳不能卧。有其同县人商于京,颇知医,告之曰:此阳虚水肿病也。少年酒色过度,精气内虚,非金匮肾气丸不可。张信之,服未一两,肿愈甚,喘亦增,转侧需人,自以为不可救药矣。有同乡荐余往视,六脉俱伏,目睁睁不得合,乃曰:此谓水肿信不谬,而阳则不虚,盖由湿热相搏,水不由小便去,泛于皮肤,故作肿耳.实证而补之,焉有好处!且病即虚,而古人云,急则治其标。先消水泻肿,后补其虚,乃为正路。今以补虚为泻水,非通之,乃塞之也。命市舟车神佑丸(方:二丑 大黄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桔红 槟榔)服之,四钱而小便泉涌,越两日而肿消喘定,又命服桔半枳术丸(方:桔皮 半夏 炒枳实 白术)半斤,而全愈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43

回帖

78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81
发表于 2024-5-4 2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过饮致泻  误用提补

   
大同同年姜验熊,入京赴京兆试,与余同寓三忠祠,文酒谈宴甚相得也。秋初阴雨经旬,兼北人不耐潮湿,一日友人招饮,归来渴甚,饮水过当,越日而泻,日经数十次,颇觉困惫。乃自市补中益气汤提补之。次早,则头晕呕逆,腹痛身热,午后高卧不起。余叩其门,乃曰:今日病甚。余日:夏月得泻疾,可去腹中糟粕,何必过计。姜乃以所服之药告。余曰:君何贸贸若此。姜曰:曾忆家君得泻疾,服此甚效,兹则增剧,实所不解。余曰;尊大人必年老气虚,中气不摄,日久滑泻,故以补中益气提之无不效者。君饮水过度,清浊不分,小便不通,水皆从大便而出,急宜疏利,乃反提之,若大便再不通,则腹鼓身肿,成大症矣。遂遣仆买胃苓丸(平胃散合五苓散)二两,令以姜水送之。次日而小便通,又次日而水泻止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763

回帖

8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15
发表于 2024-5-4 2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  肝气凝结 而致寒疝


  常少张炳堂同乡,甲寅得疝病,肾囊重坠,膀胱时作痛楚,适入值圆明园,出城门路砌以石,长数十里,行者车倾侧,车中人四肢竭力支持,多以为苦。炳翁一往返,疝痛甚,肾囊欲肿。延医视之,仓卒不暇细诘病状。因曰:肾囊肿多是湿热下陷,利水清火痛自除。炳翁于歧黄素愦愦,急服其药,痛增甚,腰胁不可屈伸。乃命余视,诊其脉象沉迟,季肋丸丸,直上直下。乃曰,此寒疝也,病由肝气凝结,胁下如柱,非温血养胁不可,利水清火,不增甚何为。乃为合茴香丸一料送之,服未一两而痛减。适有盛京视学之命,炳翁即束装出关。冬季来函,则曰,药已服完,疝不再发,余犹以温养告之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22

回帖

120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02
发表于 2024-5-4 2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  阴虚内热 伤脾唾血


   同年娄丙卿,壬子捷南宫(礼部考试告捷),得庶常(官名),亦寓于三忠祠。素有唾血疾,人不知也。一日宵坐,其仆携汤药来饮之。因问君何病,所服何药。丙卿曰:弟有血疾,经数年矣,医药不啻百辈,竟无效。昨遇医士,以为肺金受火伤,赐一方服之。虽不甚效,然尚平平无大误,弟觉病非旦夕病,故药亦无旦夕效也。余请一诊视,丙卿曰,润翁解此乎?相处不知,几交臂失之。乃伸其腕,觉六脉沉细而数,脾部尤甚,而肺部却浮短而涩,非病脉也。乃告曰:君所患为阴亏生内热,兼思虑伤脾,脾不统血,故午后有时发热,水泛为痰,或梦遗失精,怔忡惊悸,然否?丙卿曰,所言之证,无毫发差,当作何治?乃视其所服之方,则救肺饮也。告曰,君病在脾肾两经,与肺并无干预,果肺病,当喘咳。君不喘咳,而以紫苑、兜铃凉之,是诛伐无过也。久而肺寒气馁,则成瘵矣。此时夏令,宜常服麦味地黄丸。令金水相生,水升火降,血亦当少止。秋后以人参归脾丸摄之,不过二斤,保无病矣。丙卿乃买麦味丸服之。五日后,热退神清,唾少止,继以归脾丸。至仲秋后分手时,则血全止而无病矣。次年散馆作武邑宰,秋寄函问余,有曰:自服君药,顿去沉疴,怀念良朋,时形梦寐,每公余独坐,犹忆握腕清谈时也。余复谢焉。   

陈修园曰。六味丸补肾水。八味丸补肾气。而其妙则在于利水。凡肾中之真水不足。真
火衰微者。其溺必多。二方非补肾正药。不可因薛立斋之臆说而信之。近效白术附子汤。极
佳。其方列于热剂。宜细玩之。肾气丸。金匮要略凡五见。一见于第五篇。云治脚气上入
小腹不仁。再见于第六篇。云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三见于第十二篇。云夫气短有微饮,当从
小便去之,肾气丸主之。四见于第十三篇。云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五见于
第廿二篇。云治妇人转胞不得尿。但利小便则愈。观此五条。皆泻少腹膀胱之疾为多。不可
以通治火衰之症。且此方金匮不入于五水之门。今人谓治水通用之剂。更为可怪。

陈修园曰。归脾汤此方汇集补药。虽无深义。然亦纯而不杂。浙江江苏市医。加入熟地黄一味。
名为黑归脾汤。则不通极矣。内经阴阳二字。所包甚广。而第就脏腑而言。言阳盛阳衰者。
指阳明而言。言阴盛阴衰者。指大阴而言。太阴者脾也。神农本经。补阴与补中二字互用。
盖以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即是中虚。中虚即是阴虚。后人错认其旨。谓参 白术为气药。补
阳。归地芍药为血药。补阴。谓姜桂附子为热药。补阳。谓知柏生地为寒药。补阴。满腔都
是李士材薛立斋张景岳之庸论。则终身为误人之庸医矣。
今即以此方言之。方中诸品。甘温补脾。即是补阴之剂。而命方不为补而为归者。归还
其所固有也。妙在远志入心以治其源。即内经痿论所谓心主身之血脉。生成篇所谓诸血者皆
属于心之旨也。木香入脾以治其流。本草经名为五香。五为土数。香又入脾。藉其盛气。以
嘘血归脾之义也。方虽平钝。颇得金匮要略。调以甘药。令饮食增进。渐能充血生精。以复
真阴之不足。若加入熟地黄。则甘缓剂中。杂以壅滞之品。恐缓者过缓。壅者增壅。脾气日
困。不能输精入肾。欲补肾反以戕肾矣。又有逍遥散加入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更为无知
妄作。吾知数年后。必将以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生脉散等方。加入此味。名为黑四君子黑六君
子黑生脉散矣。堪发一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763

回帖

8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15
发表于 2024-5-4 2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就是难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78

回帖

121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16
发表于 2024-5-4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医案未读完,但已感觉其为医中高手,脉诊,脉理尤为精当,我辈当认真学习,反复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20

回帖

72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25
发表于 2024-5-4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内有积热 伤风致疟


   少司成马介樵所狎伶人(戏子)名阿二,秋后发疟疾,寒多热少,精神困惫。介翁亦知医,云是虚寒,施桂附补之,疟不少减,而转寒为热,发则烦渴汗出。一日有友人在吟秀堂招饮,介翁命呼阿二车载以来,则坐立不能自主。介翁云:今日招尔非为侑酒,王老精于医,拟令去尔病也。阿二请安将叩头,余日:病体如此,何必拘拘。诊其脉,则浮而缓,沉取之,内甚实。乃告介翁曰,疟疾是外感病,阿二内有积热,外伤于风,须先解其表,后清其热。用桂附似未当,乃命服五积散(方:白芷 川芎 甘草 当归 肉桂 芍药 半夏 陈皮 桔梗 麻黄 苍术 干姜 厚朴 枳壳 生姜)。以桂枝易麻黄。二日疟少止,而烦渴依然,又进以桂枝白虎汤,十日而全清矣。后在文昌馆文宴,阿二在三庆部,晚饭后,专为余演桂花亭一折。情深文明,的是佳剧。后余呼之必来,虽极忙促时,必勿勿一至也。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
酸痛。及豆疮寒胜等症。去麻黄酒煮。治痢后鹤膝风甚效。
局方五积散神奇。归芍参芎用更奇。橘芷夏苓姜桂草。麻苍枳朴与陈皮。(当归麻黄苍
术陈皮各一钱。浓朴干姜芍药枳壳各八分。半夏白芷各七分。桔梗炙草茯苓肉桂人参各五分。

陈修园曰。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症更甚者。服此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77

回帖

7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3
发表于 2024-5-4 20: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 阴疽发背


  商人某,不知姓名,亦西人,在质库为经纪。秋后疽发于背,延医治之未效也。一日其弟专车到门叩头迎余。问何病,则曰:背疽。余以医疡甚污秽,辞以不能外科,宜请专门名家治之。其弟曰,已请疡医数辈,俱曰阴症不能治,念兄弟零丁,千里投商于京,兼获利无多,倘有不测,骸骨亦难归里,请君一视以决之,必不可为,亦不怨也。余以情词哀切,至,则肺俞处,溃烂口如茶碗大,不红、不肿、不痛,肉色带青,流出粘黄水,非脓、非血。而病人昏昏欲睡,精神全无。余曰,疡医谓是阴症,良不谬。然转阴为阳,尚有方术,何竟无知之者。其弟急请之,余曰,此病余实不能动手,况此时外冶亦无益,须建中提气,觉肿痛则有望矣。乃开补中益气汤,重用参芪,并加桂附干姜命服之。越二日,其弟又来曰,家兄疽已红肿,精神顿生,饮食小进,请施外治。余辞曰,外治则吾不能,宜仍请前外科家治之,彼能动手,必无虑矣。乃延前疡医敷药去腐,凡二日一洗涤,半月后疮合而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1 10:28 , Processed in 0.1210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