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维清

徐灵胎先生《医学源流论》

[复制链接]

5

主题

1106

回帖

111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11
发表于 2024-4-16 2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方加减论

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尽期乎?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如《伤寒论》中,治太阳病用桂枝汤。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白芍汤。更恶寒者,去白芍加附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也。若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若发奔豚者用桂枝,为加桂枝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然一二味加减,虽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著其加减之药。若桂枝汤倍用芍药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其药虽同,而义已别,则立名亦异。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仍以某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则归咎于病,或则归咎于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乎!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为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之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然则当何如?曰: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背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62

回帖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3
发表于 2024-4-16 2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剂古今论

后世之方已不知几亿万矣,此皆不足以名方者也。昔者,圣人之制方也,推药理之本原,识药性之专能,察气味之从逆,审脏腑之好恶,合君臣之配偶,而又探索病源,推求经络,其思远,其义精,味不过三四,而其用变化不穷。圣人之智,真与天地同体,非人之心思所能及也。上古至今,千圣相传,无敢失坠。至张仲景先生,复申明用法,设为问难,注明主治之症,其《伤寒论》、《金匮要略》,集千圣之大成,以承先而启后,万世不能出其范围。此之谓古方,与《内经》并垂不朽者。其前后名家,如仓公、扁鹊、华佗、孙思邈诸人,各有师承,而渊源又与仲景微别,然犹自成一家。但不能与《灵》、《素》、《本草》一线相传,为宗枝正脉耳。既而积习相仍,每著一书,必自撰方千百。唐时诸公,用药虽博,已乏化机。至于宋人,并不知药,其方亦板实肤浅。元时号称极盛,各立门庭,徒逞私见。迨乎有明,蹈袭元人绪余而已。今之医者,动云古方,不知古方之称,其指不一。若谓上古之方,则自仲景先生流传以外无几也。如谓宋元所制之方,则其可法可传者绝少,不合法而荒谬者甚多,岂可奉为典章?若谓自明人以前,皆称古方,则其方不下数百万。夫常用之药,不过数百品,而为方数百万,随拈几味,皆已成方,何必定云某方也?嗟!嗟!古之方何其严,今之方何其易,其间亦有奇巧之法、用药之妙,未必不能补古人之所未及,可备参考者。然其大经大法,则万不能及。其中更有违经背法之方,反足贻害。安得有学之士为之择而存之,集其大成,删其无当,实千古之盛举。余盖有志而未遑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13

回帖

109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99
发表于 2024-4-16 23: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方论

单方者,药不过一二味,治不过一二症,而其效则甚捷。用而不中,亦能害人,即世所谓海上方者是也。其原起于本草。盖古之圣人,辨药物之性,则必著其功用,如逐风、逐寒、解毒、定痛之类。凡人所患之症,止一二端,则以一药治之,药专则力厚,自有奇效。若病兼数症,则必合数药而成方。至后世药品日增,单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若夫内外之感,其中自有传变之道,虚实之殊,久暂之别,深浅之分,及夫人性各殊,天时各异,此非守经达权者不能治。若皆以单方治之,则药性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医者不可以此尝试,此经方之所以为贵也。然参考以广识见,且为急救之备,或为专攻之法,是亦不可不知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13

回帖

109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99
发表于 2024-4-16 23: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禁方论

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之,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哉?然而方之有禁,则何也?其故有二:一则惧天下之轻视夫道也。夫经方之治病,视其人学问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若禁方者,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一则恐发天地之机也。禁方之药,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窃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用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灵枢•禁服篇》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之所禁,割臂歃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古圣皆然。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导淫,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湖恶习,圣人之所以诛也。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载入医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能择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7

回帖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1
发表于 2024-4-16 2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方剂大小论

今之论古今方者,皆以古方分两太重为疑,以为古人气体厚,故用药宜重,不知此乃不考古而为此无稽之谈也。古时斗、升、权、衡,历代各有异同。而三代至汉,较之今日仅十之二。余亲见汉时有六升铜量,容今之一升二合。如桂枝汤乃伤寒大剂也,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共八两,二八不过一两六钱为一剂,分作三服,则一服不过今之五钱三分 零。他方间有药品多而加重者,亦不过倍之而已。今人用药必数品,各一二钱或三四钱,则反用三两外矣。更有无知妄人,用四五两作一剂。近人更有用熟地八两为一剂者,允属不伦,用丸散亦然,如古方乌梅丸,每服如桐子大二十丸,今不过四五分。若今人之服丸药,则用三四钱至七八钱不等矣。末药只用方寸匕,不过今之六七分,今亦服三四钱矣。古人之用药分两,未尝重于今日。《周礼•遗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釜上也。注:六斗四升曰釜。四釜共二石五斗六升,为人一月之食,则毎日食八升有余矣。而谬说相传,方剂日重,即此一端。而荒唐若此,况其深微者乎。盖既不能深思考古,又无名师传授,无怪乎每举必成笑谈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7

回帖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1
发表于 2024-4-16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误不即死论

古人治法,无一方不对病,无一药不对症。如是而病犹不愈,此乃病本不可愈,非医之咎也。后世医失其传,病之名亦不能知,宜其胸中毫无所主也。凡一病有一病之名,如中风,总名也。其类有偏枯、痿痹、风痱、历节之殊,而诸症之中,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方。又如水肿,总名也。其类有皮水、正水、石水、风水之殊,而诸症又各有数症,各有定名,各有主方。凡病尽然。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槪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其得免于杀人之名者,何也?盖杀人之药,必大毒,如砒鸩之类,或大热大寒,峻厉之品。又适与病相反,服后 立见其危。若寻常之品,不过不能愈病,或反增他病耳,不即死也,久而病气自退,正气自复,无不愈者。间有迁延日久,或隐受其害而死。更或屡换庸医,遍试诸药,久而病气益深,元气竭亦死。又有初因误治,变成他病,展转而死。又有始服有小效,久服太过,反增他病而死。盖日日诊视,小效则以为可愈,小剧又以为难治,并无误治之形,确有误治之实。 病家以为病久不痊,自然不起,非医之咎,因其不即死,而不之罪。其实则真杀之而不觉也。若夫误投峻厉相反之药,服后显然为害,此其杀人,人人能知之矣。惟误服参附峻补之药而即死者,则病家之所甘心,必不归咎于医。故医者虽自知其误,必不以此为戒而易其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6

回帖

111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11
发表于 2024-4-16 23: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石性同用异论

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其药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显而易见者。然一药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盖药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则取其此长。在彼方,则取其彼长。真知其功效之实,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后世,一药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盖古人尚未尽知之,后人屡试而后知。所以历代本草所注药性,较之《神农本经》所注功用增益数倍,盖以此也,但其中有当有不当,不若《神农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盖古人用药之法,并不专取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也。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嗜好之偏,其药似与病情之寒热温凉补泻若不相关,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举。学者必将《神农本草》字字求其精义之所在,而参以仲景诸方,则圣人之精理自能洞晓。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机,而天下无难治之症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38

回帖

5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4
发表于 2024-4-16 23: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劫剂论

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取效于一时,不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劫剂者,以重药夺截邪气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时即出,必渐消渐托而后尽焉。今欲一日见效,势必用猛厉之药与邪相争,或用峻补之药遏抑邪气。药猛厉则邪气暂伏,而正亦伤。药峻补则正气骤发,而邪内陷。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元气已大坏矣。如病者身热甚,不散其热,而以沉寒之药遏之。腹痛甚,不求其因,而以香燥御之。泻痢甚,不去其积,而以收敛之药塞之之类。此峻厉之法也。若邪盛而投以大剂参附,一时阳气大旺,病气必潜藏,自然神气略定,越一二日,元气与邪气相反肋邪而肆其毒,为祸尤烈。此峻补之法也。此等害人之术,奸医以此欺人而骗财者十之五。庸医不知,而效尤以害人者,亦十之五。为医者可不自省,病家亦不可不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13

回帖

109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99
发表于 2024-4-16 23: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制药论

制药之法,古方甚少,而最详于宋之雷斅,今世所传《雷公炮炙论》是也。后世制药之法,日多一日,内中亦有至无理者,固不可从,若其微妙之处,实有精义存焉。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 相喜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此皆巧于用药之法也。古方制药无多,其立方之法,配合气性,如桂枝汤中用白芍,亦即有相制之理,故不必每药制之也。若后世好奇眩异之人,必求贵重怪僻之物,其制法大费工本,以神其说。此乃好奇尚异之人造作,以欺诳富贵人之法,不足凭也。惟平和而有理者,为可从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77

回帖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1
发表于 2024-4-16 23: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参论

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 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其为物气盛而力厚,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结皆能补塞。故病人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而正亦惫,或邪深而正气怯弱,不能逐之于外,则于除邪药中投之,以为驱邪之助。然又必审其轻重而后用之,自然有扶危定倾之功。乃不察其有邪无邪,是虚是实,又佐以纯补温热之品,将邪气尽行补住,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夫医者之所以遇疾即用,而病家服之死而无悔者,何也?盖愚人之心,皆以价贵为良药,价贱为劣药。而常人之情,无不好补而恶攻。故服参而死,即使明知其误,然以为服人参而死,则医者之力已竭,而人子之心已尽,此命数使然,可以无恨矣。若服攻削之药而死,即使用药不误,病实难治,而医者之罪,已不可胜诛矣。故人参者,乃医家遨功避罪之圣药也。病家如此,医家如此,而害人无穷矣!更有骇者,或以用人参为冠冕,或以用人参为有力量,又因其贵重,深信以为必能挽回造化,故毅然用之。孰知人参一用,凡病之有邪者,死者即死,其不死者,亦终身不得愈乎。其破家之故,何也?盖向日之人参,不过一二换,多者三四换。今则其价十倍,其所服,又非一钱二钱而止。小康之家,服二三两,而家己荡然矣。夫人情于死生之际,何求不得,宁恤破家乎。医者全不一念,轻将人参立方。用而不遵,在父为不慈,在子为不孝,在夫妇昆弟为忍心害理,并有亲戚朋友责罚痛骂,即使明知无益,姑以此塞责。又有孝子慈父,幸其或生,竭力以谋之,遂使贫窭之家,病或稍愈,一家终身冻馁。若仍不救,棺殓俱无,卖妻鬵子,全家覆败。医者误治,杀人可恕,而逞己之意,日日害人破家,其恶甚于盗賊,可不慎哉!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药而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借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如此存心,自然天降之福。若如近日之医,杀命破家于人不知之地,恐天之降祸,亦在人不知之地也,可不惧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5-14 05:08 , Processed in 0.0467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