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7|回复: 0

经方用药依据症状反应之咳嗽

[复制链接]

1427

主题

613

回帖

702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22
QQ
发表于 2024-3-17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还写用经方治咳嗽,虽然前有两期都说过用经方治疗咳嗽,其中一期还合并应用时方。但三篇合看,思路一致,用药用方不同,可体悟“经方用药依据症状反应”一语。

真实医案,患者痊愈后,在海边受凉,咳嗽复发,亲戚来取药还是原方治疗有效(3个月后,他家亲戚又来看病提到此事)。

经方治病,效如桴鼓。此言真真确确。

看经方大家的书,学经方大家的经验。

临床应用以后,获效就变成了自己的经验。

临床上我们自己看《伤寒杂病论》的书,背诵相关条文,这叫背诵过。

后来在临床上我们听老师讲解《伤寒杂病论》,老师如果讲解了自己应用的经验,这叫听说过。

再后来,如果你很幸运,跟随到应用伤寒论方子的实践者或者老师,应用《伤寒杂病论》的方子,治好了某种病症,这叫看见过。

终于有一天(随时)自己上了临床,用《伤寒论》的方子治疗相关的病症,这叫自己用过了。如果效如桴鼓,取效了,就变成了自己的经验,这时就应潜心研究仲景医学了。还有就是没有效果,这时候我们应该潜下心来继续学习,而不是抱怨经方治不了病。

前天晚上学习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其中讲解,“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讲解陈皮大剂量应用,下气,治疗气塞,下气即可止咳。记住这条经验。

下面看医案:
42岁.女性 就诊日期:2018年12月24日
咳嗽1月余。咳嗽严重影响睡眠,来诊时亦有咳嗽,咳声较重,痰多,白粘痰,夜间与晨起时加重,咽部痰阻感,胸骨后满闷不适感,口干。舌淡舌体略燥舌边水滑,舌底苍白。六部脉大而有力。
处方:
陈皮20克 桔梗10克 苦杏仁10克
生姜15克 清半夏10克 厚朴10克
茯苓12克 紫苏梗10克 生石膏30克
颗粒剂,七付药。
每次一袋,早晚水冲服。

12月25日上午十点半左右微信随访,昨天晚上服药一袋,一宿没咳嗽一声。

经方治病效如桴鼓。经言不欺我!!!

回头复习经验,胡希恕胡老认为生石膏在木防己汤里有解凝作用,个人理解可以这么认为,生石膏有类似于现在临床上的雾化,有稀释痰液的作用,当然,它的作用肯定比这个还要多的多。

回到《神农本草经》看石膏的作用:“中经 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简单总结一下本草经的应用,
“中风寒热”,治疗发热类疾病。
汗出而喘大家都知道,“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是也”。
“心下逆气,惊喘,不能息”,其实都是气往上冲且与呼吸系统相关的一类证候。
“口干苦焦”,个人以为胡老应用石膏的指征:口干心烦,也是临床应用实践加学习本草经的结果。
“腹中坚痛”,石膏在木防己汤中有“心下痞坚”一症,石膏大剂量应用可以导致腹泻,讲温病的老师们经常这么说,我现在经常在应用经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有石膏证时加30克至50克石膏,且都是生用,未见有导致腹泻不适者。
“产乳”,张锡纯经常引此二字,证明石膏性情之平稳,且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证明生石膏并非大寒之品,临床大剂量应用退烧效果好,而且必须应用生石膏,认为制过的石膏就是有毒之品。

再复习《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半夏厚朴汤: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需要注意一点,本方生姜用量最大,下气作用不容忽视。
备注:本经时生姜、干姜还不分。

其中《千金方》的症状描述更为详细,值得临床体悟,将本方的部位适应症由咽部扩充至胸部、胃脘部(心下),其实好多病人临床看病时表述为胸部闷胀不适感,嗓子眼里痰阻感(本患者就是此症状)

回到我开的方子里面,因为口干加生石膏,因为咳嗽加苦杏仁。
苦杏仁和麻黄均治喘,不同之处麻黄有发越阳气的弊端,看痰饮病篇自明(仲景本应用麻黄,结果用了杏仁),又“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可证。

备注:此处的阳气,依据胡老的经验应该是津液,非常有道理。

胡希恕胡老的八纲六经观(自己学习后所理解):
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为八纲
表、里、半表半里为三部病位
八纲中表现为有余的、兴奋性症状的为阳证
八纲中表现为不足的、低沉性症状的为阴证
六病:3个病位×2种病性=六病 (即3×2=6)
表=阳(太阳病)+阴(少阴病)
半表半里=阳(少阳病)+阴(厥阴病)
里=阳(阳明病)+阴(太阴病)

病位是绝对的,是病情反应的部位,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

4月6日天津之行听国医大师(96岁)吴咸中院士讲话:
1、颗粒剂使中药的发展往前提了30年。
2、急腹症,如果腹痛在中间,就是大承气汤,在两边轻的是小柴胡汤,再重点就是大柴胡汤。专门搞急腹症的西学中大家,能如此精准的抓住仲景医学的精髓(所在部位的症状反应,胡希恕胡老也是以部位+症状的阴阳属性分六经),实为楷模。令人敬佩。
3、我们(吴老团队)也试过,颗粒剂与草药的剂量折合问题,在急腹症方面,颗粒剂(现代的剂量折合)疗效不如汤药,我们愿意依托南开医院的急腹症优势,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5-5 09:27 , Processed in 0.0460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