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2-21 17: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芦红果对新疆医科大学附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对《902例住院崩漏患者证型分布的回顾性研究》(汉族695例,占77.1%)结果显示: 总体证型分布情况:虚证440例,占48.7%;实证331例,占36.8%;虚实夹杂证131例,占14.5%。其中主要症候构成比:血瘀373例,占41.4%;脾虚316例,占34.4%;肾虚155例(17.2%);血热93例,占10.1%。
崩漏的证型分布虚证最多,实证较少,虚实夹杂最少。主要症候为脾虚、血瘀、肾虚和血热。脾虚和血瘀在各年龄阶段和民族中均分布较多。血热在围绝经期和维吾尔族患者中相对较多,肾虚在青春期患者中较多见。 另据文甜田《谢萍教授治疗崩漏30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报告 中医证型表现为10种,且均为复合证型,经频数分析单证型,累计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肾虚型、血瘀型、血热型。本研究共收集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的处方87个,使用药物14类,共90味(包括同种药物不同炮制方法),1037药次。经频数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补虚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湿。 再综合其它的一些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如果只分“虚证(脾虚、肾虚)”和“实证(血瘀、血热)”两种证型的话,崩漏患者中,虚证大概占2/3,实证大概占1/3。
[黄土汤]这个方子以“温阳益气、健脾补血”为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力较小。
所以只适合用于虚证崩漏,而像风风火火的王熙凤这种“热极而崩、瘀阻而漏”的“瘀热实证”是不能用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