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条件的丰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楼房的林立,以及人们注意到养生保健,但患病人群不仅不减,反而逐年递增,尤其是脑病,既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药可医,已经成为一种难病。脑病如何做出准确诊断,采用什么样方式治疗,是当前大家祈盼的一个难题,也是中医人的使命。
脑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不明白医理罢了,只要了解经络理论,脑病预防和治疗就在你的手上。因为脑病发生在脑,有必要了解脑的结构,以及脑的生理功能,就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讲的是治疗脑病医理,为了说清中医、西医对脑病的认识,所以,文字的篇幅要大,内容要多。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由100多亿神经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中间有胼胝体相连,沟通两个半球的神经活动。大脑半球分额叶(在脑前面)、顶叶(在脑顶上面)、颞叶(在脑侧面)和枕叶(在脑后面)四部分。脑的四个部位是统帅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区域。
大脑皮质各叶的生理功能:
额叶:控制一个人的个性,情感、抽象思维、感觉及语言功能; 顶叶:为大脑的感觉区,与触角和四肢活动有关,控制说话和语言理解能力; 颞叶:有听觉、嗅觉中枢,也有语言和记忆功能,同时有辩认音乐的功能,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枕叶:为视觉的特殊区域,与视觉有关。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认知、理解、判断、推理、综合能力、语言,以及社会活动和有意识的情感等,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大脑的指令实施的,若没有大脑的存在,就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两侧大脑半球既分工又协同,只有通过这种分工协同,才能完成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
现代医学根据大脑皮质的部位,分成额叶、顶叶、额叶、枕叶,是医学界的一大进步,也是医学理论上的突破。但这些提法只是对脑病的细化而已,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在临床治疗上仍然是个盲区。
现代医学提出的这些观点,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医学圣人,在《黄帝内经》这篇医学巨著中,就逐一做出明确的论述:发生在前额的称为前额头痛,或者称为胃头痛;发生在头两侧颞点的,称为颞头痛,或者称胆头痛;发生在头顶的称为颠顶头痛,也称为肝头痛,发生在枕骨的,称为枕骨头痛,或称为膀胱头痛。而且对头痛的医理、病理、治疗等,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如此可见,祖国的医学理论早于现代医学几千年,这套方法至今仍在临床上运用,可见我们医学圣人的大智慧。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这本医书重点讲的是人体经络,《灵枢-经脉》中说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句话说明了经络的重要性,说明了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处在人体的颠峰,是向人体发出指令的司令部,支配人的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一切生命活动,同时又是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器官,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脑患病的产生都是气血瘀堵造成的,脑本身没有自己的经络,十二经络皆上于头,在头上通过的正经有:胃经、胆经、肝经、膀胱经。这四条经络运行气血出现的瘀堵,是影响脑运转功能,产生脑病的主要根源。四条经络的起点都在脑部,是气血循环的源头和起点,同时也是脑病的多发部位,《内经》好多文章中记录了脑循经的途径。
1、足阳明胃经 胃经经脉起于鼻骨两旁,上行经鼻骨两侧到内眼角,沿目系进入颅,网络于脑。《灵枢.动输篇》中说,“胃气上注肺,其捍气上冲于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目系,入络脑”。胃经穴位分布在脑的额头部位,出现疼痛称为额头痛。
2、足厥阴经 分布于肝、胆、上隔,沿食道经喉咙后穿过筛骨区,连接眼球后通入颅内组织----目系,再向上到额部与督脉会于颠顶入脑。《素问.骨空论》中说,“交颠顶,入络脑”。肝经在脑分布的穴位,处在脑的颠顶位置,出现疼痛称为颠顶痛。
3、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内眼角,上额交头顶,从头顶入颅,分布于脑,在天柱穴又分支入脑。《灵枢.经脉》中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膀胱经在脑分布的穴位,处在枕骨的位置,出现疼痛称为枕骨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