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第148条是论述条文,可以分三小段理解。
第一段:“伤寒五六日”,提示生病有一定时间了;“头汗出”为内热;“微恶寒”,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说明表证未尽;“手足冷”是内虚,气血不达四肢。不同于阳虚的四肢厥冷;“心下满”可以是胃痞,也可以是结证;“口不欲食”是太阴病,“大便硬,脉细”是阳明病。
第二段为条文解释,“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提示表病传病,影响到胃肠功能。如初犯太阴,则口不欲食;如初犯阳明,则伤阴脉细,大便初发干燥。“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这是提示前脉细为沉细脉。
第三段是举例论述:“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这个“纯阴结”的“结”字,指阴病寒积诸结,无需考虑解表,纯为阴病。条文解释:“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条文解释为“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提示这是阴病上行极,阳虚而冷汗出,不是“有外证”少阴病。沉紧都是阴病脉,提示不是少阴病,病或在太阴或厥阴。
“可与小柴胡汤”,是接着条文最初症状的处方,因为其后说“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本意为外证已解,病完全进入阳明,所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为方便理解,本条修正为:伤寒五六日,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沉而细者,此为阳热有微结,不得为阳明病,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假令纯阴结,汗出,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可与四逆辈。
修正后的条文,清楚表明,表里两感,寒热往来激烈未衰,如病有外证,则说明表病未解。如外证已逐步消退,病发为微有阳热,则病属于少阳病。病有经少阳病后,如热胜,则发为阳明热病;如寒胜,则可发为太阴,甚至是厥阴病。
本条是从少阳病角度分析病的来龙去脉,点及并提示了少阴病是“复有外证”的表病,而“阳微结”可以不是阳明病,少阳本病发热,也可以是在少阳病范围。除此外,提示阳病可以结胸,结腹,热利、大便硬。阴病同样有结证,同样可以结于胃或肠,成为痞,或寒利,或脏寒结屎、藏结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