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回复: 4

王邈达、翟冷仙与古本伤寒

[复制链接]

93

主题

3

回帖

283

积分

实习版主

积分
283
发表于 2023-10-28 07: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魏雪舫 陈忠琳

--------------------------------------------------------------------------------

关键词:王邈达 汉方简义 翟冷仙 古本伤寒方

    王、翟二位先生,均乃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之耆宿,皆毕生治仲景之学,为伤寒大家。尤对古本《伤寒杂病论》用力较深。不仅依据古本所载以补文献之阙佚,并且实践古方于临床而取卓效。其对古本伤寒的认识和运用,俱非一般所能及。他们的经验有足资借鉴者,兹分别述之于下,以资参考。

    王邈达(1878~1968年),浙江嵊县人。行医沪、杭,极负盛名。深究《伤寒》,自成一家。“在《伤寒论》考订补阙方面,王氏做了不少工作。五十年代,所著《汉方简义》重版前夕,他发现了陕西白云阁秘本,内有通行本所遗佚的三方:地黄半夏牡蛎枣仁汤,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汤,人参地黄龙骨牡蛎黄芩汤。前二方治阳旦病;后方为太阳中风误被火劫发汗以后,血气流溢而变证蜂起的救逆方。使历来研究《伤寒论》争议较多的阳旦汤证,得到合理的解释;后方则补充了自成无已以下诸家版本对该条文的简脱。救亡补阙,功不可没。”[1]后来张松耕氏又专文介绍“王邈达对禹余粮丸方药的研究”,对学习古本伤寒很有启发作用。由于《伤寒论》太阳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一条,有论无方。王氏早年“根据本症之因果与病机,揣度仲景之意,创拟一方:‘当用甘寒之禹余粮四两,辛热之附子二枚,以救汗家之重汗;甘温之人参三两,以补下元脏真之阳气。以大枣十枚蒸烂去皮核,加蜜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以淡盐汤送,其庶乎近矣。’迨至建国以后,王氏才见到陕西白云阁秘本中载有全方,故于所著《汉方简介》再版时,亟为补入而重释之。

    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附子二枚,人参三两,五味子三两,干姜三两,白茯苓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王氏曰:“古本合成此丸之药品于鄙拟者,亦已得其半;且分量亦得相符。惟原方用五味子以酸涩而敛之,更用干姜以辛热而留守之,白茯苓以甘平而下渗之。丸以蜜而不用枣者,亦即应无而尽无之谓也。益见仲圣用药之周密且审慎,万非后学所能议而得企及之者也。”[2]

    检读王邈达《汉方简义》后附《汉方补遗》有云:“当编述《伤寒论讲义》,以白云阁本作参考书,见太阳上篇30条,载有阳旦病见证并汤方二。又太阳中篇85条,辨太阳病,中风,误被火劫发汗致危,有救逆汤方一。均为通行本所佚者。兹适《汉方简义》将再版,故以此三方急与补释,附刊于后。是则伤寒不止一百十三方,实有一百十六方。因之自惭,见闻未周,贸然著述,抱愧良多。希望阅者同志,藏有秘本,更得遗方见贻,以匡不逮,尤所欣幸。”

    按:王邈达先生勤于临床,务求实效,研注伤寒,多有创见。更于医学文献,备加珍惜,今所见高学山《伤寒尚论辨似》与《高注金匮要略》二书,即为其不惜重价购得藏稿,经详校补订后而出版的(见二书王序)。先生八旬后,曾参考白云阁本编撰《伤寒论讲义》,这是系统研究和运用古本伤寒的成果。遗憾的是书成“甫将出版而遭散佚,实堪惋惜。”现只能从《汉方简义》补遗诸方以了解其对古本伤寒文献价值的高度重视。

    翟冷仙(1900~1990年),江苏东台市人。为学验俱丰之名老中医。于仲景之学造诣极深,临床治疗,善用经方。“虽耄耋高龄,未尝释卷,继续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尤其孜孜不倦,致力校正《伤寒杂病论》,就古本原文,以正通行本乖舛,再以十二稿原文以正古本(湘本)疑滞。并附疏释、验案,逾十万言,名曰《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即白云阁本)。该书1987年起,由辽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连载,现仍继续刊出。书中采集历代前贤及其历年实践经方验案九百余例于方下,足以启迪后学,弥补前人之未逮。正如翁曰:虽未能尽窥全豹,庶乎长沙之室,得由户升堂云尔。”[3]

    1981年翟氏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愈流行性乙型脑炎”突破“暑温”常规治则,开拓了运用经方治疗急症的思路。冷仙先生云:“持流行性乙型脑炎属祖国医学‘暑温’范畴者恒多,然亦有属‘太阳与少阴俱病’者。盖头痛项强,壮热无汗,烦躁抽搐,乃寒邪伤及太阳之表,郁热不得宣泄之证;口渴肢冷寒伤少阴之象。故以大青龙汤加附子,一以解表清里,一以温少阴之寒,药后汗出执水执水,热退神清,诸症自除。余救治30余例本病患者,无一失败。总结用方经验,应掌握的主证为:壮热无汗,舌润苔白,脉浮或细弱,肢冷。若见壮热汗多,烦渴引饮,苔干黄糙,舌绛,脉洪大者,则非本方所宜,当用白虎之属。”[4]

    除“乙脑”外,其于“流脑”的辨治也往往从太少合病立论,同样予以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获效,此属异病同治者也。如治一8岁幼女,西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家属要求服中药治疗。“中医诊治: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强甚剧,心烦,口渴欲饮,饮则呕吐宿食痰涎,咽喉红痛,周身偏布紫色瘀斑,四肢逆冷。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缓。翟氏认为‘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治以解表清里温经为主,予大青龙汤加附子。前后共服五剂,诸症消失,神情活泼。”[5]

    临床上两感证是外感热病中的最为严重之证,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表证与里证并见,邪气充盛,正气不支。《内经》云:“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见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古本伤寒谓此为“传经变病”,于六经两感证,俱列有治方,若能及时恰当的治疗,则不一定都是死候。如“大青龙加附子汤方”即出自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例》“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桂本、湘本同。《伤寒论》缺脉象及治方。)翟氏深领旨意,故对“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以散太阳之热实,加附子温经以固少阴之阳虚。俾汗出、热退、寒祛而病除。

    冷仙先生“在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方面,不独善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乙脑’、‘流脑’,还长于以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即根据古本《伤寒杂病论?伤燥脉证篇》“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的理论,用于临床,奏效甚捷。[6]翟氏所见燥邪伤于肝脾二经发为黄疸者,不同于湿热证治。因燥邪伤阴,气血两燔,故用白虎汤加味双清气血以存津液,取清热润燥以退黄,治其源而诸症自解。

    按:翟氏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说明不论伤寒、温病,必以辨证为前提,勿为常法所囿,方能取效。翟氏熟谙仲景理法,尤对古本伤寒体会较深,是一位研究古本伤寒理论的实践家。观其运用古本伤寒方治疗急难重证取得卓效,从临床上验证了仲景佚方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补充了现有温病证治内容。

    总之,王邈达,翟冷仙二位先生对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非常重视,不仅据以补正《伤寒》之疑阙,并将古本理论和佚方付诸实践,通过验证充分肯定了古本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补充了仲景学说现有理论和方证内容。因此,亟当借鉴他们的经验,积极挖掘运用古本伤寒佚文佚方,深入探讨所载实质内容,使自发现而又沉寂多年的宝贵文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楼定惠,等.浙江中医杂志1993;18(9):389。

    [2]董汉良主编.越医汇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

    [3]封泰来,等.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34。

    [4]翟冷仙.江苏中医1981;2(4):20。

    [5]封泰来.江苏中医1993;(3):3。

    [6]封泰来.浙江中医杂志1997;32(3):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24

回帖

11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25
发表于 2023-10-28 0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22

回帖

120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02
发表于 2023-10-28 0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翟先生的书,怎样才能看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22

回帖

120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02
发表于 2023-10-28 07: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师友齐努力,促成此书出版。使我辈能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78

回帖

121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16
发表于 2023-10-28 07: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方简义,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4-11-24 17:59 , Processed in 0.2950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