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6|回复: 0

恶风与恶寒的原理与区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6

回帖

10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3397
发表于 2022-4-10 08: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恶风、恶寒,常混淆之。恶风、恶寒实有别也。

恶风者见风而厌,恶寒者无风而寒。

恶风者,伴发热、项强、自汗等,《伤寒论》归之太阳中风,风邪伤卫气也,桂枝汤主之。

恶寒者,伴发热、项强而无汗,伤寒论归之为太阳伤寒,寒伤营也,麻黄汤主之。

两者之别,皆发热,唯有汗无汗之别。

有汗,风吹则寒。盖虽发热,然发热略低,曰低烧。即体温略高于正常体温,此时散热速度略高于常人,则恶寒不明显,然风来,汗液蒸发吸热,散热加快,则立感寒冷,此为恶风。

无汗而恶寒,此发热甚于前者,恐属高热。体温远高于常人体温,于环境中散热速度远高常人,故而觉寒,即恶寒。

人之感觉冷热,并非人体有温度计,而是对散热速度的判断。散热甚速则觉寒也。

至于发热且觉热,此症更甚,待后再议。



而又久病之人,无发热、头痛项强等症,而恶风者,此为卫气虚,卫阳不足也,可与黄芪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黄芪、饴糖,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黄芪固卫,饴糖补中,显效甚。

久病之人畏寒者,即元阳衰于内,不能充也。投以附子甘草汤,以附子补先天真阳,而以甘草之甘补后天之土。得附子而先天真火复,得甘草而后天脾土旺,以土覆火,以脾运火,畏寒之病自除。若单入附子,则火虽旺而顷刻尽,焉能去寒,只恐药去而畏寒更甚。

或问,何不以四逆汤投之?既是久病,则阳弱津亏,燥烈之干姜投之,恐伤阴甚也。故不用干姜。



以上之论,参考郑钦安、胡希恕之著,并加以原创心得发挥,以期抛砖引玉,欢迎拍砖。若有恶寒恶风等症,请咨询医师辩证用药,切勿简单对号入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4:05 , Processed in 0.1468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