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15:13:22

伤寒论·学习笔记(十三)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条文 179-199
​阳明病是外感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相搏的剧烈阶段。此时,正盛邪实。(以清、下为主要治法。阳明病的治疗要注意保存津液,津液的存亡,关乎阳明病的预后。)
阳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仲景概括为“胃家实”,“胃家”泛指胃与大肠。实指邪气盛实。主要表现為两大证型:一為無形邪热亢盛,表现为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二为邪热与肠中糟粕搏结而形成燥屎内结。表现为大便硬结、潮热、谵语、腹胀满疼痛、拒按,脈沉实有力等。

陽明病以里热实证为主,也可見虚寒证,如胃寒气逆之吴茱萸汤证。另阳明邪热亦可与湿相合……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腑证由于成因不同而分为三种: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本条为阳明病提纲。(不包括阳明病虚寒证。)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此条为​太阳病误治(汗下利)而成阳明腑证。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此条为​阳明病的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得之一日,此为​阳明病初感見证。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阳明病恶寒自罢的原因: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無所复传。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本条论述若汗出不彻,或里热亢盛,虽未经治疗亦可导致阳明病的发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病主脈:大。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此条为​太阴病转属阳明。
伤寒脈浮而缓,手足自温,系在太阴,太阴脾病与阳明胃热,湿热相合而发黄。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濈然汗出为阳明病的一个特征。太阳初转阳明,内热不甚,故微汗出…临证当脈症合参。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表邪未解,里实未成,禁用下法。
阳明中风,具有口苦咽干,为少阳病证。腹满微喘为阳明证。发热恶寒脈浮紧,太阳证。無潮热谵语,热未成实,又有太阳少阳证见,故不可下。若下,引邪内陷,则腹更满,伤津液,故小便难。​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本条​以能食否,辨别阳明中风与中寒。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瘕者,聚也。此因胃中虚冷,不能运化水谷,致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大便初硬后溏。此病为胃阳素虚的患者得了阳明病的特殊表现。此非承气汤证,宜温下之。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此为​辨阳明病水湿郁表,正邪相争而愈的脈证。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欲解的時间。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虚冷者不可攻。阳明病不能食者为中寒。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谷瘅:為水谷之湿郁而发为黄疸,有湿热与寒湿之分。本条为阳明虚寒,欲作谷瘅的脈证。脉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本条讨论阳明病久虚无汗身痒之证。

阳明病因里热薰蒸,津液被迫,本应多汗,今反無汗,此不但阴亏,津液不足,更兼阳虚失其温化之力,不能使汗达表,致汗液欲出不得,故有身痒如虫行皮中的感觉。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此条为辨阳明中寒寒饮上逆之证。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此条为辨阳明中风热邪上扰之证。(咽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本条为阳明热证兼湿的发黄症状。无汗,小便不利是发黄之原,心中懊憹是发黄之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