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14:50:16

伤寒论·学习笔记(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条文54-63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卫气不和而致时发热自汗出的治法。(脏无他病,里无病也。)成无已:藏无他病,里和也;卫气不和,表病也。《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則愈。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表实无汗者,当用麻黄汤发汗,则阳气得泄,阴血不伤,所谓夺汗者無血。不发汗,阳气内扰,阳络伤則衄血,是夺血者无汗也。衄后邪未解,阳重故也,仍可发汗。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此条为不大便而头痛有热者,表证里证之异之辨证要点。小便清者,犹在表,可汗,宜桂枝汤。小便黄赤,为热已在里,与承气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此条为太阳伤寒发汗后,半日许复烦,宜用桂枝汤。(汗出不彻,余邪未尽,可更发其汗。但不宜峻剂,故用桂枝汤。)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本条高度概括了中医治病的目的: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调中”。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此条为以小便利与不利,来推断津液的存亡。下之复发汗,小便不利,亡津液故也,勿治之。若利,則重竭阴液。小便不利,有蓄水与津伤之别,蓄水者可利,津伤不可。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此条为下后复汗而致内外俱虚的脈证。下之虚其里,汗之虚其表,故振寒,脉微细。此为干姜、附子之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此条为汗下亡阳之证治,宜干姜附子汤。下之虚其里,汗之虚其表,阳主于昼,阳欲复,虚不胜邪,正邪交争,故昼日烦躁不得眠,夜为阴,阳虚不能与之争,是夜則静。不呕不渴,里无热也。无表证,脉沉微,知阳气大虚,阴寒气盛。故与干姜附子退阴复阳。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此条为发汗太过,损伤气营的证治。汗后身疼痛,邪气未尽,脉沉迟营血不足,故以桂枝倍芍药生姜加人参,以益不足之血,而散未尽之邪。(身疼痛为太阳表证常見症状。)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此条为汗后邪热迫肺作喘的证治。本证虽发热而不恶寒,虽汗出而不恶风,还应兼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等里热之证,虽无大热,但应有里热。。此方麻黄杏仁辛开苦降平喘,石膏清热,甘草调和诸药。若便秘可加大黄,肺与大肠相表里,病在上,可取之下。
今日份学习完成。
有时间还是会看看书,做做笔记,如果没时间​可能会少点。尽力吧,今年争取看完伤寒还有内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