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14:45:39

伤寒论·学习笔记(二)

辨太阳病脈证并治上条文11--30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此条为审病人之欲、恶,而辨寒热之真假。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中风证治。桂枝本为解肌,中病即止,不必尽剂。邹澍总结桂枝“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通阳”才是其本质。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首,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桂枝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腹中急痛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中风证经脉失养证治。可用治颈椎不适,辨证用之。​​(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此条为太阳病误下后气上冲的治法。太阳病本应汗法,若误下里虚邪陷,不可再用汗法解表。但下后有气上冲,说明邪未陷于内,而正气有抗邪外出之势,当因势利导,仍以桂枝汤解表驱邪。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覌其脈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脈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此条提示误治而导致的坏病及表实证不可与桂枝汤。坏病即变证。本条提出的“覌其脈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視为临床辨证论治的总治則。​(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平素好酒,湿热在中,故得甘必呕。若患太阳中风,不宜服桂枝汤方。可用葛根芩连以解肌。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此条为宿有喘疾而病太阳中风的治法。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内热盛者不适用桂枝汤。凡热淫于内者,用甘温辛热以助其阳,不能解肌,反能涌越,热势所过,致伤阳络,则吐(脓)血也。很多注家说脓血未必見。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此条为发汗太过而致阳虚液脱的症状和治法。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的证治。误下后导致胸阳不振,出现“胸满”,因芍药属苦泄阴凉之品,必有碍于宣发胸阳,故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的治法。下后阳虚当以温药散之。​(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脈微缓者,为欲愈也。脈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便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此条为太阳病日久不解的三种转归,以及治疗和禁忌。一邪少脉微为欲愈。二脉微恶寒,表里俱虚,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三外不恶寒,仅有热色,表未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以除表邪。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此条为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后,反烦不解的变通治法。针刺以泻在经之邪,使阳气不被郁闭。针刺时注意角度与深度。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脈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此条为服桂枝汤不如法引起的变局证治。其一,大汗出,脉洪大者,因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继续与桂枝汤,如前法。其二,服药后寒热如疟,一日发两次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条为桂枝转属阳明的证治。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此条为表未解而阳已虚,邪渐化热入里证治。​“热多寒少”。病机与大青龙汤证类似,但轻重程度有异。本证当为表郁不解,内热生成之轻症。​(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夹饮误治伤津,病仍不解的治法。“去桂”此条注家众说纷纭,自行理解。​(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此条为伤寒挟虚误汗的变证及随地救治之法。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复其阴。重发汗后或加烧针,劫取其汗,以致亡阳证具,故与四逆急救其阳。胃不和而谵语,知邪转属阳明,当少少与调胃承气,胃和自可愈。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此条为阐述前条之意。​
看看书,生活变得好充实。我得尽快看完伤寒,要看的书太多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