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3-21 11:52:01

传承经方——水毒

学习、应用、传播经方,我之愿力。
张锡纯说过:“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胡希恕胡老在食水瘀血致病中说:“凡病的发作,概由于患者的机体隐伏有食、水、瘀血的自中毒,其他所谓为病因者,要不外是诱因或近因而已。古人于经久的临证实践中,不但深知食、水、瘀血的毒害,并且有精细的辨之之道,和治之之方,这不是极可珍视的伟大发明吗!”
以前我个人整理过“瘀血(瘀血)”,对三毒学说从腹诊进行过讨论(治学“腹诊”三境界),今日对水毒,进行整理,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学习:1、水的正常排泄途径2、水毒的产生3、水毒为病的常见症状4、水毒为证的六经归属探讨5、水毒的治疗原则6、水毒的证治方药
水的正常排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为排出人体水分最多的途径,汗为排出水分第二多的途径,呼吸、大便排出水分较少。
水毒的产生(摘自胡老文章)水毒大多由于肾机能障碍而使液体废物蓄积的结果(排尿机能障碍);他如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亦往往使欲自皮肤排出的废物滞留于体内,因成自身中毒证(体表汗出排水障碍,与进食寒凉伤及胃气及久久受外寒相关)。仲景书中谓为湿、饮、水气者,即皆水毒之属。
水毒为病的常见症状可分为在内和在外两个方面在内,以胃肠道、泌尿道为主,吸收和代谢障碍,可出现以下症状(不是全证)在脑、在头:眩晕、癫、厥、烦躁、头痛、鼻塞、流涕、耳闷等。在肺、在呼吸道:咳嗽、咳痰、喘憋、胸痛、胸闷、咽部痰阻感。在心: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心烦。在胃肠道:呕吐、腹泻、肠鸣、腹痛、心下痞满。在泌尿系:小便不利、小便数、小便频、小便灼热痛,可有发热。在外,水湿在肌表发生代谢障碍,代谢障碍如果以排出受限为矛盾主要方面,则表现为无汗、怕冷或怕热、水肿、体表及关节疼痛、沉重等,如果以排出过度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出现汗出不止、怕热或怕冷,体表及关节沉重、疼痛。当然也有汗出、水肿并存的情况(越婢汤证为实,防己黄芪汤证为虚)。
水毒为病的六经归属探讨
从水液由汗出排泄途径讲,其排泄障碍,产生水毒,则水毒为病在表,不是表阴证少阴病就是表阳证太阳病,用汗法治疗,无多大疑问。当以消化道症状出现时,我们说水毒里证,不是阳明就是太阴,也好理解。这里有一点不好讲,水液的正常排泄,最主要是尿,而尿液的排泄则反应了肾的机能状态,那此途径排泄障碍是表证?还是里证?还是半表半里证?不好解,但我们回过头来读仲景书,发现尿液排泄障碍是里证(仲景反复说:“小便清者,知不在里”),又由此排泄障碍导致的症状,不一定在泌尿道,所以水毒为病,全身都可以有症状反应。不好理解,让我们回到原始状态,人体看得见的排泄途径,要么是消化道的吐、大便、泻,要么是体表的汗出,要么是尿,尤其是尿,1天无尿,则症状可明显出现。尿这一排泄途径,是里证,虽然不在消化道,但也是里证,可以以此识别“阳明病”或“太阴病”。
还要提示,胃气在水饮水毒为病的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饮冷伤胃,形寒伤肌表波及于胃。
水毒为病的治疗原则:水毒治在表或里,表不是太阳就是少阴,里不是阳明就是太阴。仲景书相关描述,表证的治疗原则“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里证的治疗原则:太阴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阳明病:用寒性利尿或攻下类方剂,水毒病以阳明证出现者,用寒药利小便、通大便(如:猪苓汤、茵陈蒿汤、大承气汤)。
根据水液的代谢,其治疗原则也是通过表的汗、里的尿两个主要途径来实现,即发汗、利小便。在表以有汗无汗分虚实,阳证的太阳病——无汗用麻黄类方剂,有汗用桂枝类方剂或黄芪类方剂,表阴证的少阴病,是在表阳证太阳病基础上出现了机能沉衰,所以治疗方面,同表阳证,以有汗无汗分为虚实两大方系,所不同者,在太阳病治方基础上,应加具有强壮、兴奋机能的药物于太阳病方内,如附子、细辛、干姜。
在里,不是“阳明”就是“太阴”,以尿液排出为主要途径,药物寒热不同,分别对应太阴、阳明(大家把认识里证的思维从消化道解放出来,小便不利也是里证,有太阴有阳明)。
水毒为病的证治方药
太阳、少阴;阳明、太阴。下次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经方——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