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条,师给出了解释,病行像桂枝,还得以桂枝汤为基础解表,但是要加附子参其间,附子温经亡阳故也。但 ...
关于像桂枝汤这点,个人认为还有另一种观点就是张仲景在这里是鉴别诊断,即像桂枝汤证,实不是桂枝汤证。如果只根据条文所描述的症状,应该怎么处方呢? 伤寒脉浮,当解其表,法当发汗。而该患者自汗出,脚挛急,小便数,汗出病不解而后烦,此阴阳两虚,亡阳。亡阳而当发汗解,此两难。故需附子提振阳气继续发汗解表。如直接用阳旦汤,阳气立败,故厥逆,咽中干,患者要休克。个见。 阳明热证呀,白虎加人参汤 主要是对这些表现的形成病机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阳旦证开始就应该用甘草干姜汤,应该用甘草干姜汤的时候,误治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还是用甘草干姜汤 你没有看明白,本来是甘草干姜汤方证,却用了桂枝加附子汤,导致病情加重 三年过去了,重新看此条文。诸症皆亡阳之先兆。附子证是比较清楚了。但是当时直接使用了桂枝汤攻表,所以厥逆,咽中干。为阳气内结。这个时候最稳妥的方法,并不是直接四逆汤上,没有下利清谷嘛。而是用甘草干姜汤,肺主诸气,阳气归经,就解了。但津液未复,脚挛急还在。所以又给了芍药甘草汤。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有很多变数的,可能出现阳明病,也可能出现太阴病。所以有调胃承气汤和四逆汤的条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