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三)
翻胃以此加减治之。
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甘草(炙)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本症仍在,则即用本方治之。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又指不痛二字,痞症尤的。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以上三泻心之药,大半皆本于柴胡汤,故其所治之症,多与柴胡症相同,而加治虚治痞之药耳。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此又法之最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紧脉为阴,此所谓病发于阴,下之作痞是也。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并无胁下之水。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邪气甚高。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再误。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详见前桂枝类中。
附子泻心汤(五)
大黄(二两,酒浸)黄连(炒) 黄芩(炒,各一两) 附子(一两,去皮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纳附子汁,分温再服。此法更精,附子用煎,三味用泡,扶阳欲其熟而性重;开痞欲其生而性轻也。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此条不过二语,而妙理无穷,前条发汗之后恶寒,则用桂枝;此条汗出恶寒,则用附子,盖发汗之后,汗已止而犹恶寒,乃表邪未尽,故先用桂枝,以去表邪,此恶寒而仍汗出,则亡阳在即,故加入附子以回阳气,又彼先后分二方,此并一方者,何也?盖彼有表,复有里;此则只有里病,故有分有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