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经络运用经络
经络虽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有些人对经络的存在,以及治疗作用不甚了解,我愿意将多年对经络的认识,以及临床经验介绍给大家,以便重新认识经络为我所用。
经络并不是人为研究出来的,而是人体当中客观存在的,是为脏腑传输气血的通路,由于经穴在临床上的神奇作用,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人体当中有没有经穴,经穴能否治病这个谜底逐渐的彰显出来,经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断被人们所接受,但经穴之谜还要从远古时代说起。
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完全依靠天养,因无药可医每当身体不舒服的时侯,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器在身体上摩擦,或者靠树干撞击,或者在伤痛处揉按,以这些方法以缓解伤痛。
人们为了缓解疼痛触摸身体时,有的人肌肤上显现出一条红线,而且红线上面布满若干个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异功能,然后,在这些点上用工具刺激之后,身体上的痛感随着刺激就不痛了,感受到刺激红线当中的点,比随意在身体不舒服地方刺激有很大的区别,说明红线上的点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就是发现经穴的初级阶段。
我们的医学先人通过广泛临床反复探讨,又发现每根红线上分布长短不等,上面分布的点多少也不等,刺激上面的点体内有不同的感受,进一步得知经和穴可能与脏腑相通,后来把这些通往脏腑的红线认定为经脉。根据红线上点的不同功能,又赋予各种各样的名字,最后被称之为穴位,由线和点的结合便产生了十二条经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经脉也是一样的,年有十二个月,人体有十二经脉,年有365天,穴位有365个。 这就是人们发现经络、认识经络、在临床当中运用经络的一个漫长过程,民间采用的在肌肤上的顶、撞、揉等方法止痛,就是早期推拿按摩的雏形。我们的医学先人在收集大量素材之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集中大家的智慧,攥写了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这部巨著运用对话的形式,将中医的医理、病理,养生等方法,通过文字详细的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资料。
经络并没有停滞不前,不断的探讨和完善,有的通过气功修炼,进一步证实经络的存在。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养生教。 “道人,有道术之人也”。
唐、颜师古注《汉书·京房传》道士,“人行大道,号为道士”。
后世谓道人即指有奇方异术之人,也即先秦的神仙家。因为通过炼功充实加强了元气、作为元气的一部分经气在经络内循行,因显得活泼有力而被练功家感知;有些功法更是通过凝神入气穴,结合返观、内视身内机体情况、气功中称内景者、更易被体察到。因此,可以说气功家于针灸按摩中发现和完善了经络学说。明·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也强调:“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近人余纯在《针灸指南》中也主张:学习针炙者、必先自愿练习……静坐动法,则人身内经脉之流行及气化之开阖,始有确实根据,然后循经取穴、心目洞明。”通过练功证实了体内气血的循环。
当今的医护人员也看到经络对人体的治疗作用,青海省卫生厅发文,要求医护人员练习气功,熟练掌握真气运行学的方法技术,打通小周天防病治病,然后,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医生只有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服务,可见经络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经络在临床上运用至今而不衰也,验证经络的神奇作用和它的魅力所在。医学理论往往滞后于临床,中外的科学家几十年来,对中医理论不断的研究,在多领域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血液流速界定为10公分/秒,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体当中运行的主要物质是血液,血液流速是验证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人体各个部位的血液流速,达到了10公分/秒这个数值,或者超过这个数值,证明身体是健康的,这就使我们在临床上有据可依,同时验证了为什么采用经穴可以治病的道理。
采用经络方法就是促进体内气血循环,通过血液循环化除瘀滞,使人体的各个部位达到这个数值。所以,我们常说的有病就是气血瘀滞,调整经络就是化除瘀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其本质都是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什么是活血,什么是化瘀,这是对理论上的认知,那么我们从临床运用上,就更加清楚看到什么是活血化瘀。下面我们从一个突发心脏病患者,治愈的全过程,明白经络在治疗急症,是其它方法不可取代的。
我孩子一位朋友心脏原本就不健康,夏天的一天心脏病复发,急冲冲一个人突然来诊,进门后我眼看她站立不稳,来不得多虑就急忙将她抱到床上,与我说话时只见她语言低微,脸色苍白,面部无神,第一反应是来于心脏,边劝她稳定情绪,边为她诊脉。从脉象上看,左寸的浮沉脉,均出现促、微弱的脉象,时有时无,手背发凉,心跳约40次,病情十分严重,病发在心脏。
已经来到我这怎么办?危机之下也不能拒之门外,不容多虑救人要紧。我根据患病的脉象,首先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当刺激到穴位一站一站的传递,气血不断的涌向心脏,逐渐缓解心肌缺血的状态。治疗的瞬间病情缓解了许多,可以正常与我交流了。对我说,心脏感觉有点劲了,心区也不像来时那么凉了,全身开始微微见热了,眼睛也有劲睁大了。我问她为什么早不来看病?病情多危险啊!她说,早晨起来心脏是有点不舒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我给朋友去电话有的关机,有的在外地,我只有自己过来,开车眼神都不好使,……。
因为心气虚心肌缺血,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之后,接着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又调整了肝经,以肝济心,益补心气不足,病情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声说话底气力足了,心情好多了,走路的脚步轻盈有力了,从治疗心脏病来看,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病经过调整经络,使病情迅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通往心脏的气血循环加快了,提升了10公分/秒这个数值,消除血液中的瘀滞,满足了心脏血液的需求。
通过这个病例验证:只要病因判断的正确,而且采用的方法得当,能量可迅速得到聚集,消除瘀滞,活血化瘀,这么迅速的缓解病情,只有经络才能做得到。
大家都认为经络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好的疗效,那么,经络分布在哪里呢?实际上经络(经筋)呈纵向分布在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周围,对这些组织,起到保护、协调、调整、补充的作用。
经络的特性是与生自有的,因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群,经络受到刺激之后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当触摸左胳膊上的穴位,右胳膊瞬时间发热,触摸左腿的穴位,右腿瞬时间发热;还有的人当触摸到穴位时,感觉到血流象打气管一样,呼呼地向前推进,有的人刺激到穴位,有的穴位其痛无比,有的穴位毫无感;有的从刺激的穴位上面冒风,风力的大小不同,风力的强度不同,甚至喷出一股凉气。
这些反应都是因病情不同,当刺激到穴位局部受到挤压,正邪之气不能同时循环,邪气就会受到挤压穴位的通路上夺路而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