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年间,张仲景广集百家之长,写下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不过由于战乱的原因,原著很快就失传了,经后人不断挖掘整理,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于把一本书分成了两本。
而在《伤寒论》里有一个使用率非常高,非常值得大家反复学习,反复揣摩的方子,它就是小建中汤。
张仲景当时用的是汤剂,我们现在可以用小建中汤,也可以用中成药小建中合剂。
小建中汤:桂枝9克、生姜9克、饴糖30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红枣6枚。
乍一看好像桂枝汤,小建中汤有桂枝汤的底子,可以看作桂枝汤的变方,张仲景在桂枝汤里加入饴糖,饴糖甘甜入脾,所以相比之下,桂枝汤主要作用在表,守卫人体的边疆,而小建中汤更能入脾了,更加适合脾胃虚寒,又气血不足的人,它的使命是恢复国力,使兵强马壮。
方中桂枝、生姜辛温发散,擅长温阳散寒,两个药偏于走表,配上饴糖,饴糖甘甜入脾,它首先是一个很好的补虚药,可以补脾胃,治脾胃虚弱。加上它有黏性,像是更加稠厚的蜂蜜。所以总有人问可不可以用蜂蜜代替饴糖,通常是不可以代替的。
饴糖不是调味品,它是一味药,是非常重要的,饴糖在网上可以买到,它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所以民间也有把饴糖称作麦芽糖。饴糖有软、硬两种,入药以软者为佳。软饴糖黏性更大,可以把姜、桂的药性拉到脾,使温热之气留在中焦,以温脾胃,散脾寒。
最后用炙甘草、红枣益气补血。白芍收敛,减少气血耗散。
小建中汤是一个温补的方子,体质虚寒的人在夏天这个耗散的季节,可以吃的稍微温一点,热一点,以弥补内里的不足,这叫顺应自然,顺应人体。
那么具体来讲,小建中汤主要针对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的人而设,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者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或者食量小、舌淡苔白、易疲劳乏力、易腹痛、易心慌心悸。
从适应症看,小建中汤还是一个止痛的方子,对虚寒性胃痛效果很好,特点是喜温喜按。
同时它还是一个可以养心的方子,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故心慌心悸,这种现象在肚子饿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明显,一饥饿就心慌、手抖,甚至胃里痛,出虚汗,可以用小建中汤调理。
由于药性平和,而且不难喝,小建中汤可以说非常适合给瘦小的孩子调理体质,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印堂,印堂、鼻梁、眼窝隐约泛青,挑食,胃口差,不爱吃饭,脾气还有点急躁,容易感冒咳嗽,这样的孩子可以喝小建中汤。它不仅温中补虚,还具有缓急的作用,一方面缓解急躁的情绪,一方面缓解身体紧绷的状态,所以它对腿抽筋效果也很好。
注,饴糖不用煎,兑入煮好的汤药里,加热融化。
张仲景的小建中汤,有三种体质不适宜,一是舌苔厚腻,二是舌质鲜红少苔或无苔,三是舌苔发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