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这种证候可持续数年,日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行泄泻主要原因是脾气虚弱为主,或因血虚肝旺,克犯脾气,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运失常。本病的治疗以健脾止泻为主,调经为辅。如因肝旺脾弱者宜健脾抑肝。如因肾虚脾弱者直健脾温肾。 【中成药】 1、四神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肾虚泄泻者。 2、香砂六君子九: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脾虚泄泻者。 3、暖脐膏:贴于脐部,用于寒证泄泻者。 4、健脾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虚泄泻者。 5、右归九: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肾阳虚者。 6、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虚泄泻,伴月经失调者。 【简便方】 1、生姜5片、红糖30克,水煎,分2次服。用于寒泻者。 2、白扁豆60克、红枣60克(去核)、黑糯米适量,煮粥。用于脾虚泄泻者。 3、淮山药50克、糯米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脾虚及脾肾两虚者。 4、制附块30克、糯米适量,煮粥。适于肾虚五更泄泻者。 【其它疗法】 体针:取足三里、肾俞、大肠俞等穴,温针或文灸,每日1次,每次选2穴,交替选穴。用于脾虚或脾肾两虚之泄泻。 【注意事项】 1、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牌和肾虚弱者,因此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 2、经行泄泻者少食油腻不消化食物。医生用药时尽量避免润肠、滑肠之药,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3、经后可服健脾益肾中药调理,增强脾、肾功能,调整冲任气血平衡,能防止复发。 4、对经行泄泻久治不愈者,或症状明显加重者,应考虑肠道病变可能,作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或肠镜检查等。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 沪ICP备2020030433号 )
GMT+8, 2025-1-19 07:53 , Processed in 0.0334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