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月经周期有时超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属月经病。本病见于妇女各年龄阶段,而以青春期少女多见,更年期妇女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常提示即将进入绝经阶段。本病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除更年期妇女外,多数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亦有少数病情发展为崩漏,则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或胶囊):每日2次,每次5克(或4粒胶囊),吞服。用于肾虚偏阴者。 2、乌鸡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肾两虚者。 3、左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者,偏肾阴虚。 4、右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者,偏肾阳虚,有怕冷畏寒等症状。 5、逍遥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肝郁者。如兼肾虚者,可与乌鸡丸或六味地黄丸等同服,剂量为各3克。 【简便方】 1、益肾定经汤(验方)黄芪12克、熟地12克、淮山药10克、杜仲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0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煎服。用于肾虚兼肝气郁结者。 2、菟丝子12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丹参10克,煎服。用于肾虚者。 3、柴胡6克、枳壳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红枣7枚,煎服。用于肝郁者。 【其它疗法】 中药周期治疗 按照月经周期进行序贯用药。 1、月经后期(第6~10天)以滋养肾阴,调补气血,调节冲任为主,肾虚者可用左归丸加减方再加香附以调和冲任气血。肝郁者可用逍遥散与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等合用。服5天。 2、月经中期(又称襟??期,第11~14天)治疗除继续补肾外,需加入活血调气药,以疏通冲任气血,可用促排卵汤以促排卵。服4天。 3、排卵后期(第15~24天)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佐以养精滋阴之药,可用促黄体汤。服10天。 4、月经前期(第25~28天)和月经期(第l~5天)治疗宜顺应胞宫下月经功能,以通为用,可用桃红四物汤加香附、木香等。服7~8天。 按照上述序贯疗法,如月经仍后期未行,继续活血通经法。如能转经,则重复上述周期序贯治疗3~6个周期。 针灸治疗 1、耳穴埋藏:肾虚取内分泌区、内生殖器、交感;肝郁者加三焦及肝区。经后即用油菜籽或耳针埋藏。每天自行按压3~4次,留针2~4天。 2、体针:针曲骨(任脉穴)、中极、关元、肾俞穴;兼肝郁者加针内关或太冲穴;经前加针血海、子宫穴;虚者用补法,肝郁者用泻法。 【注意事项】 1、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出现经量增多如崩,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净,即发展为崩漏病,即按崩漏治疗。 2、本病的特点是月经周期或先期或后期,在采用中药周期治疗时,选择的周期天数应按正常周期即28天计算,再按不同时期进行序贯治疗。 3、本病治疗时还需参考年龄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本病发生于青春期少女,其基本病理是肾气尚未发育健全,冲任气血尚未充盛,血海蓄溢功能紊乱而出现月经或先或后,治疗是以补肾为主,逐渐恢复肾和冲任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如本病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其基本病理是肾气已渐渐衰竭,冲任气血亦趋于衰弱,月经由紊乱而至绝经,因此治疗当以扶助肝、脾、肾三脏,尤以扶肾为主,平衡肾中阴阳,顺利地渡过更年期时期,而不是,也不可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4、本病治疗后3次以上月经周期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才算治愈。治愈后还直九药巩固2~3月,预防复发。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