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狐疝的辨证论治

2023-12-6 11:31| 发布者: 名医| 查看: 28| 评论: 0

摘要: 证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一、辨证论治

1、气虚下陷型

证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

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果《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焦白术9克,党参30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金樱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坠胀明显者,加川楝子9克、香附9克。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黄芪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单方验方:

处方:荔枝核8-12克,橘核8~12克,广木香3―6克,延胡索3~6克,柴胡3~6克,肉桂l~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者,加升麻、黄芪、枳壳。气郁甚者,加青皮、郁金、香附。寒凝甚者,加小茴香、吴茱萸,高良姜。首用汤剂,一般4-10剂,肿物回纳后,再以原方制成散剂,每次3~5克,每日3次,服20~40日,巩固疗效。

处方:枳壳60克,鸡蛋2只。先将枳壳煎汁去渣,然后将鸡蛋放入药汁中整煮,至蛋熟后将蛋皮敲碎,药汁与蛋1次顿服。每日1剂。

2、寒湿内盛型

证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

主方天台乌药散(李呆《医学发明》)加减

处方:橘核15克,小茴香15克,肉桂3克(煽服),木香9克(后下),川楝子9克,乌药9克,吴茱萸6克,高良姜9克,青皮9克,苍术9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

理疝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偏坠疝气丸,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橘核疝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单方验方:

参照气虚下陷证单方验方。

处方:成熟柚1个,生鸡蛋1只。柚挖孔置人生鸡蛋,火烧待蛋熟去壳服蛋,每日2只。

3、肝郁气滞型

证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

主方橘核丸(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川楝子9克,木香9克,延胡索9克,厚朴9克,枳实9克,桃仁9克,海藻9克,昆布9克,路路通9克,小茴香9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

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茴香橘核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疝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气虚下陷证单方验方。

其他疗方

1、针刺疗法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配穴:肾俞、大肠俞、八�、长强。手法视病情而定,采用补法或泻法,7―14次为1个疗程。

2、饮食疗法

荔核小茴粥:荔枝核10克,小茴香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以荔枝核、小茴香研为细末;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药末再煮至熟,加白糖调味,适用于寒湿内盛证。

胡椒羊肉汤:胡椒10克,羊肉500克,食盐、生姜少许。胡椒、生姜、羊肉同炖至肉熟烂,加食盐调味,分餐食肉喝汤。适用于虚寒疝气。

佛手粥:佛手30克(干品),粳米100克,红糖适量。佛手煎水取汁,用汁煮粳米为粥,加红糖即成。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黄芪糯米粥:黄芪30克,糯米100克,饴糖50克。黄芪煎水去渣,加糯米煮为粥,放红糖即可。适用于气虚下陷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1 22:38 , Processed in 0.0641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