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子痈的辨证论治与诊断

2023-12-6 10:16| 发布者: 名医| 查看: 24| 评论: 0

摘要: 湿热下注多见于成人。皋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一、内治法

1、湿热下注多见于成人。皋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肾子,气血壅阻,经络不畅,故见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热盛肉腐,则局部形成脓肿,按之应指;正邪相争,营卫不和,故见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已成脓者,加透脓散。

2、瘟毒下注多见于儿童。常因患痄腮并发(又称卵子痈),睾丸肿大疼痛,一般不化脓;伴恶寒发热;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多在痄腮消退之后,瘟毒下注肾于,气血壅阻,经络不畅,故见睾丸肿大疼痛;正邪相争,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苔黄、脉数为瘟毒热胜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加减。

3、气滞痰凝见于慢性子痈。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痰凝阻滞,局部经络不畅,气血不利,到肾子处凝结成块,故见附睾结节,局部触痛;病变波及子系,而见子系粗肿,牵引少腹不适;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二、外治法

1、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者,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而溃口未愈时,外用生肌白玉膏。

2、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温敷。温热药液的局部应用,如时间较长,对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未生育患者不宜采用。肿块日久,治疗无效,尤其是诊断不明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外生殖器部位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以及炎性疾患,应及时治疗。

2、急性子痈患者,应卧床休息,抬起阴囊。对已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3、饮食清淡,忌烟禁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夏中医论坛

GMT+8, 2025-8-22 04:13 , Processed in 0.0803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