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心主脉,表现在肤色,牵制它的是肾。
肺主皮,表现在体毛,牵制它的是心。
肝主筋,表现在指甲,牵制它的是肺。
脾主肉,表现在嘴唇四周,牵制它的是肝。
肾主骨,表现在头发(颜色和光泽),牵制它的脾。
是故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吃的太咸,水克火,血脉易凝,则变色。
吃太苦,火克金,掉毛发(指体毛)。
吃太辣,指甲枯。
酸太多,主肌肉嘴巴上翘。
多吃甜的,骨痛且掉头发。
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举例,如果抽筋,木克土,肝主筋,木对应的五畜是鸡,如果吃甜的可以缓和抽筋(实脾),如何实脾?子能令母实,脾的子是肺,所以从食物里找白色的对应肺的,比如杏仁,莲子等白色的,或者白色的药物。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锅灶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以上讲解五色中死色与生色的区别,按字面解释即可。
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望诊中的五色。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药物及食物中对应的五脏。
诸脉者,皆属于目;
瞳孔最中心黑色是肾,包着肾的是脾(正常的时候占1/3,较密),包着脾的是肝(正常的时候占2/3,比脾区松一些)白色为肺,内眼角是心,分清正常大小才可以眼诊。
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这段讲了治疗的方法,髓有问题治脑(脑为髓之海),筋有问题治关节,血有问题治心,气有问题治肺。
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手指间和脚趾间分别为八谷和八邪(字可能不对),治疗手脚肿大时用针刺之(骨缝),第二天就会消肿,如果还是有痛,说明气还没有通。即:气伤则痛,形伤则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