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别论(脉诊)
常脉:阳在中间,不上不下。女子主血,男子主气。所以左手血脉,右手气脉。女子血稍强,男子气稍强为常脉。
女子肺气旺时,产生奶水是白色的,是阳气,所以阳气化血,月经排出。
男子相反,气往上升(后变胡须)
常脉中,寸脉比尺脉稍大一点。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你说老祖宗厉害不?几天死都知道)
寸脉9分,若过横纹(溢脉),上焦问题,可能喉咙。L型脉。溢脉和覆脉为真脏脉(死定了),阴阳分隔了,关失去作用了。
溢脉(阴盛给顶出去了),覆脉同之。
诊脉时,以右手关脉为准,其他与之比较。根据左右手代表的脏做判断。(左寸心,左关肝,左尺肾,右寸肺,右关脾,右尺肾(三焦{不定}))
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阴阳交换是脾。所以正常脉是一息五至。
五至下为迟脉(阴)五至以上为数脉(阳)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二阳(阳明){一般为胃}有问题,会影响到心和脾(血虚),病人得到难言之隐,女子就会月经不调,如果不及时治疗,人会消瘦,再不治疗就会呼吸困难,最后不治而死。(贫血后期就呼吸困难)
三阳(太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其传为索泽,其传为息贲者,其传为颓疝。
两肾中间是督脉的14椎,肾在小肠后面,肾中水的源头来自肺(金生水),小肠的热使肾的水气化,干净的水走膀胱经,(骨髓)去脑部,残渣(水)去膀胱,膀胱再一次气化,赶紧的去肝脏,后残渣由小便排除,膀胱的容量为400CC,所以正常人一夜不用去厕所。如果一个人夜间总是上厕所说明,下焦寒,(此时因为膀胱没有由气化的水涨大,所以小便时无力)所以上面这段是指,身上的热气(水)在膀胱经向上,如果体寒,太阳为表(外感寒),冷水正常向上,就会下肢痈肿(生疮),皮肤粗糙,干燥,出疝气。
一日(少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酸入肝胆,小肠的热传给膀胱,使膀胱的水给肝,肝的代谢物给胆。心包和心脏的中间是干净的水,心脏搏动的时候产生的动能影响心包,心包与胆相连,所以心脏跳一次,胆汁喷一次,少阳发病就影响这个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就知道如何处理胆结石,就好像香水瓶里面堵住了。入药到少阳就能解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