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8-24 12:57:57

一味黄芪引出的一点点思考

几乎天天有大妈大爷和我说泡黄芪水喝的事情,现在养生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不仅仅是黄芪,还有西洋参、枸杞、桑葚、菊花、麦冬、白术、茯苓、决明子、夏枯草、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等,从补益类到清热解毒类,只要有人说喝了好,马上就会有人跟风,然后呢老人家又喜欢到我这里来验证一番,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所以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简单的解释一下。

首先我一直认为没啥事还是没必要喝这些中药来养生,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吃什么喝什么还是要根据体质来判断,是药就有偏性,也许是彼之胶饴,汝之砒霜。再说自己不是医生,对基本的陰陽表里寒热虛實又分辨的不清楚,是真没必要。

今天就拿黄芪来简单的说道说道。


黄芪归脾肺经,微温,从升降出入来看,它是左路之药,升中兼补,常常用于中气下陷之症,代表方剂為补中益气汤。

小剂量(15克以下):主要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等剂量(18-30克):能明显发挥补气效应,适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头晕、水肿等症状。(黄芪加温胆汤可治气虚兼痰浊所致的高血压)


大剂量(大于30克):可以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的效果,适用于治疗中气下陷导致的脏器下垂、气虚引起的出血等症状。(补陽还五汤大剂黄芪治气虚血瘀之偏瘫中风半身不遂。)

黄芪补气不同于人参,黄芪补气走的是肌表,稍微偏外,人参补气偏于补五脏之气。白术偏于守中焦之气,甘草守护全身土气。黄芪补气作用快,但气容易散掉,人参补气作用持久。


以下为唐容川《本草问答》里关于黄芪的一段话。黄芪的根很長,深入地里,像锥子一样,从应象学来说,它是有拔肾气的嫌疑的。所以临床应用要配合一些的补肾水或是降肺金的药物(如張锡纯的黄芪加知母),那样才会升降有序,黄芪的补力升到上焦之后,再折返之,右降回归下焦。其圆运动才会丝滑圆满,所谓爱来者爱返,福来者福往。(其实很多药有拔元气的作用,临床用药还是要辨证论治,配伍应用。)











气机若是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都是会出问题的。如肾水心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其升降有序,则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肾中真水上升,心火不致于上炎,而心火下降,以温肾中真水。反之,若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说到气机的升降出入,稍微解释一下可能可以更好的理解黄芪这味药。百病生于气,气的运动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内伤之病,则以升降为主。若黄芪其升太过,气有余便是火,易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所以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事找事的节奏。因其性升中寓补,故常用于气虚下陷之症。

黄芪性味甘、微温,故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易滞邪,故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应禁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如阴虚患者,则须配伍养阴药,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之类。所以黄芪泡茶喝也是要有个度的。


气郁较甚者也不宜使用。黄芪过量也会引起气滞,可伍用陈皮。对于没有明显气虚的人群,还是不主张平时随便食用黄芪。



最近在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所以潜意识里会用这里面的四维上下,升降浮沉去考虑问题,关于养生还是那句话,顺应自然,与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病安从来?现在的年轻人也是经常熬着最深的夜,然后呢配合着护肝片,各种维生素,有用吗?关于觉醒这件事可能还是要自己来。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以上覌点仅供学习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味黄芪引出的一点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