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6-16 12:12:48

伤寒论·学习笔记(二六)

辨厥阴病脈证并治条文375-381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下利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虛烦)

栀子豉汤证以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为主症。纵观栀子豉汤,有用于太阳汗吐下后,有用于阳明下后,有用于厥阴下利后。凡见热扰胸膈出現虚烦懊侬症者,均可用之。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痈脓必须排出,呕吐是其出路,故不可止。
针对这一条我们可以联想到咳嗽一症,有痰还是要咳出来的好,一味的用抗生素或是激素去压制,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几乎不用雾化之类,那个基本激素类。最近很多咳嗽的病人输液好多天没好转,反而动辄气喘吁吁的,然后被推到我这里开中药,真是造了很多孽。咳喘内有水饮。懂的人都懂。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胃虚阳衰,阴寒上逆,则為呕吐。呕吐太甚,正气衰弱,则脈見弱象,呕则损伤脾肾之阳气,肾阳不固,则小便复利。进一步发展,阳衰阴盛,不能温达四肢,则四肢厥冷。阴盛虚陽外越,则身有微热。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本证是陰寒盛极,虚陽外越,陽虚欲脱之危急病证,故曰难治,急投四逆汤,温经回陽,可救万一。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肝寒犯胃,浊阴上逆的证治。吴茱萸汤主之。
历代医家用吴茱萸汤治疗阴寒而致的厥阴头痛,效果良好。但必须有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等症状。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厥阴病转出少阳的证治。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入則厥阴,出則少阳,呕而发热者,邪出少阳也,故以小柴胡转少阳之枢,其邪可经表而解。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外气怫郁:外气为体表之陽气,外气怫郁,指陽气怫郁在外,無汗而有郁热之感。
此条为误汗伤陽,胃寒致哕的机制。
伤寒大吐下之,既损其上,复伤其下,为极虚矣。此外气怫郁不解,乃表里阴阳均受到伤耗,阴虚阳微亦无所附,浮越于外,产生类似表邪未解,身热无汗之“外气怫郁”之象,此乃病情进入危重阶段的表现。若医者误为表邪未解,复饮水以发其汗,水入于胃,由于中阳虚极,不能运水,致水停胃中,胃中愈加寒冷,水寒相搏,气行不顺,而上逆作呃,这是胃气将绝之候。治宜温胃降逆消水,也要囬陽救陰,可茯苓四逆汤合丁香散。(丁香、柿蒂、良姜、炙甘草)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哕证有虚实之别,临床見呃声低做,良久而发,多为虚证,是预后不良之兆。

本条為热实致哕,里实不通,浊气不得泄,反而上逆所致,除見腹满之外,应尚可見呃声响亮,频频发作,治疗应以泻浊攻实。其方法应视患者大小便何部不利,给予因势利导。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大便不通,调胃承气汤主之。
看完厥阴了,条文版伤寒也快看完了,看着看着,有时候也会想撂担子不看了。但是说好的事情还是要坚持。其实我也想躺平摆烂🙂。学习是自己的事,还是坚持吧,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不完真的学不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