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15:14:53

伤寒论·学习笔记(十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条文 200-220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此为阳明病误用火法而致发黄。
阳明实热证,宜用清、下之法。误用火法,必致邪热更盛,邪热薰蒸于上则额上微汗。若小便不利,湿邪下无出路,与里热相搏,湿热郁蒸,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黄。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此为阳明病的脈证。
阳明病,脈浮而紧,為陽明热盛燥结之象,故必有日晡潮热之症。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此为阳明病热在血分致衄的辨证。
阳明气分热盛津伤则大渴引饮,若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乃阳明热邪内迫营血,热伤阳络,故必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此为根据小便的多少推测大便的有无。后世医家对于津液亏少的提出“增水行舟”之法。对于泄泻下利又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伤寒呕多,不可攻下。虽有阳明证,也有表里上下之分,呕者,邪在表在上。未成里实内结,故不可攻。攻之,徒伤胃气,反引邪深入。


205.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心下硬满可見于结胸或痞证。
阳明病实证为邪热与燥屎结聚肠间,临床以腹满疼痛,拒按为特征。“心下硬满”,邪结病位偏上,腹中燥屎未成,故不可攻之。

206.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热郁于经不可攻下。若下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内实,热郁心烦,宜调胃承气汤主之。本方主要用于:阳明病实证,燥屎初结,结实未盛;以燥热为主而痞满较轻者;下后宿垢未尽者;体质偏弱之阳明腑实者。。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此条为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及大小承气汤的证治。
本条对阳明病可否攻下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阳明病攻下的先决条件:一表已解,即“虽汗出,不恶寒”。二是里实已成。
本条指出了大小承气汤一个重要鉴别点,“手足濈然汗出”。其机理如方有执所说:“手足濈然汗出者,脾主四肢而胃为之合,胃中热甚而蒸腾达于四肢,故曰此大便硬也。”所以可以认为,阳明病中有此症者是里实已成而燥结甚,故可用大承气。无此症里实虽满而燥结不甚宜小承气微和胃气。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辨大小承气的证治及误下后的变证。本条主要说明大小承气的应用指征,强调“燥屎”💩之有无是辨别大承气攻下的主要依据。临床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亦不可滥用。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辨谵语、郑声,及谵语危候。

《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則虚。实则谵语,虚則郑声。谵语而直視,是阳热极盛,阴液将竭,故精气不能上注于目,属危候。喘满为气上脱,下利为气下脱,故云死。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此条为汗多重汗,则亡其阳,以脈象判断生死预后。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本条伤寒日久不愈,而见腑实内结,多有严重的津液耗损,病情较轻者,可以大承气,急下存阴。若津伤欲竭,邪盛正衰者,禁用本方攻下。脈弦,阴未绝,脈涩则阴绝,预后不良。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此条为阳明病多汗津伤致胃燥内实的证治,和小承气的使用方法。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小承气汤的脈证用法和禁忌。​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能食与否辨阳明燥屎结聚的程度。

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此为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候和治法。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腑证兼太阳表证,须表解方可攻下。​
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此条为里实证误用汗法而致大便难谵语的变证。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此条为三阳合病的证治。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此为二阳并病,表邪已解的证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