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14:49:31

伤寒论·学习笔记(四)

辨太阳病脈证并治(中)44-53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若太阳病外证仍在,宜以汗解。此条为治疗太阳表证未解的宜忌。“宜”可桂枝也可麻黄也可桂麻各半,随证治之。忌下。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此条为提示太阳病汗下后,表证不解者,仍当解其表。因汗下后,正气先伤,虽应再汗,亦不可用麻黄峻汗,故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此条为太阳伤寒日久不解的证治及药后衄解的证因。尤在泾:脉浮紧,無汗发热,身疼痛,太阳麻黄证也。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仍宜以麻黄汤主之。所谓治伤寒不可拘于日数。服药病微除,卫中之邪得解,营中之热未除,剧者血为热搏,势必成衄,衄则营中之热亦除,病乃解。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太阳伤寒自衄者愈。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也,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则其人烦燥,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二阳并病多因太阳病发汗不彻而致,其治法仍宜汗不宜下。太阳病未解,传并阳明,名曰并病。当先小发其汗,再议清下。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此条为太阳病误下后,尺脉微者,不可发汗,可待其自汗而愈。(尺中脉微里阳虚故)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尺脉迟者为营阴不足,虽有表证,不可发汗。经曰:夺血者無汗。营血不足强发之,恐筋惕肉瞤。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脈浮主邪在表,可发汗。(表实宜麻黄)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脈浮数,可发汗,宜麻黄。(表实)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荣卫不能谐和所致的自汗出及其治法。

(無热而常自汗出者,荣气本足,因阳气不固,不能卫外,故汗自出,当乘其汗正出时,与桂枝汤。阳不足者,温之以气。荣卫调和汗出自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学习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