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3 08:01:54

张仲景说的太阳,阳明是经络吗?

说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多数人就会想到六经辩证,然后有一些理论也认为所谓的六经就是经络,但其实张仲景压根就没有提到过经络,他只说太阳,阳明,少阳,没说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我们不能看到少阳,太阳,阳明,马上就想当然的联想到经络。三阴三阳是说一个事物阴阳之气各有多少,古人常用来说明一个事物在阴阳之间的偏向程度。《内经-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得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所以看书不能想当然,我们得通读全文,去揣摩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精神然后再去解释。

我们先来看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但凡有这种症状反应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太阳病。脉浮说明什么,机体鼓动气血趋向于外,为什么要鼓动气血趋向于外?显然,想要发汗。为什么头项强痛?鼓动气血趋向于外,头颈部充血特别厉害。为什么恶寒?体表温度升高,身体与外界冷热温差加大,所以恶寒。

那光从这一条我们好象还看不出什么,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一条告诉你一个与太阳病类似的病,也发热,但是他不怕冷,什么情况发热还不怕冷?热在里,向外蒸,这种情况不怕冷。这两条一对比,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太阳病热在表,不在里。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看这一条,同样说明这个问题,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宜桂枝汤,桂枝汤解表嘛,再看太阳病篇中反复提到的误下,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里面有不好的东西,我们要下,这更说明了太阳病不在里,太阳病要发汗,在表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太阳病就是在体表的一种阳性症候,这就象我军和敌人打仗,并且我方实力还行,所以能拒敌在边关。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是阳明病的提纲。胃家实,这个病在肠胃之里,胃肠道里有东西,所以说实,邪实,我军与敌人斗争在里。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是少阳病的提纲,从这一条上看,主要是孔窍有症状,口苦,目眩,咽干,为什么孔窍有症状呢?我们参考下面这一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这是说本来我方与敌交战在边关,但是敌人势大,我方吃了败仗,打不过了,只能收缩防线,慢慢向里撤退,那这个就是从太阳病到少阳病的发展过程,所以从这一条我们就能看出少阳病其实就是我方退守第二道防线继续与敌交战这样的一种病,但是实力尚可,还能一战。那这第二道防线在胸腹腔间,这个热就顺着孔窍往上涌,因此口苦,目眩,咽干。

那上面这三种都是阳性症候,就是我军还有实力与敌一战,那根据病位不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阳在表,阳明在里,少阳在半表半里。如果实力不行了,就出现阴性症候了。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是太阴病的提纲,你看,又吐又利的,吐利是里,里面的功能虚衰了,与刚才的阳明病刚好相反,阳明病在里还能与敌做斗争,产生里热,这个纯粹一派虚寒之相,哪还有什么力量与敌抗争啊。那同理,如果人体能量不足以抗敌,那在表就是少阴病,在半表半里就是厥阴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仲景说的太阳,阳明是经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