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慢慢学吧,急不得。 麻黄用多了会头晕恶心心慌,今天有一个8岁小朋友变异性哮喘开的麻黄就是这个副作用,建议还是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 学习了,感谢师兄
用麻黄的时候,要配桂枝且桂枝的量要大于麻黄,再配生石膏且生石膏的量倍于麻黄。
这样搭配一般就比较安全,全方的寒热偏性也不大,而宣肺行水通阳活血的作用较强。
体质和证候偏寒加干姜附子;偏热则增加生石膏的用量并配其他的清热药;心气虚的配黄芪人参。
但如果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心气虚比较严重,就要忌用麻黄了,特别是心源性哮喘要和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学到了,谢谢您。 不用谢,互学互鉴。
麻黄收缩血管的力量强,桂枝则可以扩张血管拮抗麻黄引起的心悸(桂枝甘草汤平冲定悸)。
而大剂量的清里热的药与麻黄相配,可以制衡其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尿量增加,热从下出。
观大青龙汤-越婢汤-麻杏甘石汤,石膏比例逐个增加,药效也从发汗为主,变为清里为主。
论坛上有位“三守道人”老师发过不少用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的案例,基本上都是{桂枝量盖过麻黄/石膏数倍于桂枝},虽然改变了原始剂量比例,用其方名而无其方实,但依旧是解表清里的治疗方向,而安全性大为提高了。
仝小林教授有一个大剂量麻黄汤治感冒的医案,基本上也是这个原理:桂枝多于麻黄、清热药又数倍于麻黄,只是将石膏换成大剂量的金银花和芦根:
仝小林教授《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个从河南来的女孩,17岁,到北京学画,得了风寒感冒,周身疼痛,无汗,连站起来都困难,学画一天的学费相当于三四百元,她一天也不能耽误,也耽误不起,我用的是麻黄汤:麻黄24g,杏仁24g,桂枝60g,白芍60g,炙甘草30g,金银花60g,芦根120g,藿香24g(后下)。有人想这样一个女孩子得感冒,怎么用这么猛的剂量?我说并不是小剂量无效,你说是让她三四天后有效果呢,还是一天就能解决问题呢?我们治感冒应该在一天就解决问题,最起码也要症状大有改善才行,我要她分为4次服用,相当于1次只服6g麻黄,多服几次,病情好转就不要服了。结果她服下第2次以后就好了。在应对急危重症时,剂量也要大,只不过在服用方法上要分若干次服用,比如我们治疗急腹症肠梗阻的患者,我们经常生大黄用30~60g,玄明粉60g,叫患者分4次、6次甚至8次服用,直到大便通畅为止,中病即止,实际上安全性是非常好的。 好的,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