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虎汤证“四大”的困惑
白虎汤证,大热、大汗、大渴、脉宏大,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把这“四大”说成白虎汤证的基本特征,临床上也以这“四大”作为应用白虎汤的依据。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这“四大”同时出现的,不知道各位同仁有没有见到这“四大”同时出现。不但如此,在治疗发热疾病中,没有出现这“四大”,我用白虎汤依然非常有效。比如前几日,一小孩生病,壮热,39.5℃,开始恶寒,体温壮热之时不恶寒,壮热时面红耳赤,无汗,口微渴,脉浮,苔黄,投白虎汤,次日体温恢复正常。各位同仁,教科书上说无汗不可与白虎汤,为何此处白虎汤显神效? 伤寒论条文好似一个精简的医案,按照伤寒论条文,白虎汤证大汗时可用,无汗时或许也有效,但可能不是最佳,最佳是大青龙汤。 白虎汤证,大热、大汗、大渴、脉宏大,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把这“四大”说成白虎汤证的基本特征,临床上也以这“四大”作为应用白虎汤的依据。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这“四大”同时出现的,不知道各位同仁有没有见到这“四大”同时出现。不但如此,在治疗发热疾病中,没有出现这“四大”,我用白虎汤依然非常有效。比如前几日,一小孩生病,壮热,39.5℃,开始恶寒,体温壮热之时不恶寒,壮热时面红耳赤,无汗,口微渴,脉浮,苔黄,投白虎汤,次日体温恢复正常。各位同仁,教科书上说无汗不可与白虎汤,为何此处白虎汤显神效?发热按体温曲线可分为三期:上升期、极期、消退期。
大热、大汗、大渴说明发热已经到了极期,同时体液流失也已较多,不能再继续用辛温发汗药来散热退热,应该直接清里热、补体液了。
而发热处于上升期时,还没到达极期的情况下,一般是无汗的状态,有汗也只是微汗,因为只有无法或微汗,体温才会继续升高。此时的热属于郁热,且体液流失尚少,故可火郁发之,应该用发汗的办法来散热降温以截断病情。
前几日,一小孩生病,壮热,39.5℃,开始恶寒,体温壮热之时不恶寒,壮热时面红耳赤,无汗,口微渴,脉浮,苔黄,投白虎汤,次日体温恢复正常。
这种强清内热的治法,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恐留伏邪,因为腠理尚未开泄,表里尚未疏通。
书上说的是典型的,像桂枝汤,大家印象中都是有汗,其实伤寒论本文中也有无汗的。白虎汤不见得一定要有汗。可能医师见的时候已经是出过汗的,又进入了无汗期。所以一定要追问一下病史。莫以单个症状印定耳目。我女儿小时候,发热,无汗,嘴唇特别红,我用麻杏石甘汤无效,改用白虎汤一剂就好了 罗本逊 发表于 2024-1-17 21:12
书上说的是典型的,像桂枝汤,大家印象中都是有汗,其实伤寒论本文中也有无汗的。白虎汤不见得一定要有汗。 ...
确实经典方证是有病史含义的 楼主用的好,第168条没有汗出这一症状,但有表里俱热,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说明临床使用不必拘泥必须有某一个或某几个症。
高热脉浮而无汗,仅微渴,说明表证未解。
如果有恶寒,兼太阳表证;如果不恶寒,兼阳明表证。
高热、脉浮、无汗、微渴,不是白虎汤证。
如果有恶寒,近似大青龙汤证;
如果不恶寒反恶热,用白虎(石膏)剂宜加配葛根升麻之类的辛凉解表药。
[麻黄升麻汤]中就包含[白虎汤]:
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玉竹、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炙甘草、生石膏、白朮、干姜。
我也问过一经方高手,他说白虎汤“四大”确实不对,可能是与白虎人参汤混淆了。
我反复查看伤寒论条文,白虎汤一共有三条,没有一条说白虎汤证有“四大”!在临床中,很多病确实没有高热、没有大汗,可能只是渴、干等,便用白虎汤,而且疗效确切。 白虎汤本就没有典型四大症之说,此说是很近代才出现的。四大症原本在清代是说阳明典型证,因当时认为白虎汤是阳明病主方,逐渐阳明四大症就变成了白虎汤四大症。
白虎汤四大症,五大症之说,真正流行于医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事。 此说自限了白虎汤原本的应用范围,其实是坏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