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小孩肚子疼痛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应与诸多病因有关。如,上腹部疼痛,经常反酸,有饱胀感,并且有食欲减退的症状,有可能与胃炎有关;经常肚脐周围疼痛,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者肠道寄生虫病有关;孩子肚子疼痛的同时,大便次数增多而且大便很稀,可能是急性的肠胃炎或者肠炎导致的。中医认为:腹痛主要由内因或外因等诸因素引起。
外因:
1、寒邪侵袭:如身体受寒和食用寒凉食物,易引起腹痛。
2、乳食积滞:暴饮暴食、过量食用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引起腹痛。内因:如脏腑虚冷、小儿脾的运化功能尚未发育健全,脾胃虚寒、寒湿内停等,也可能导致腹痛。小孩绝大多数肚子疼痛,都是胃、肠痉挛造成的,我在临床上诊治多例肚子疼痛、腹胀的小孩,病因都来自胃、肠,只要采用经络疗法治疗,疼痛、胀痛立见好转。下面我列举一个典型病例,从中看到病情判断,采用方法以及治疗的全过程。
一位六岁的小女孩,一天因肚子疼痛来诊,前几天来诊时还是活泼乱跳的,上楼都能听到蹦蹦跳的声音,这次上楼静悄悄的,坐在凳子上面部没有任何表情。我问她今天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严肃啊?孩子说,肚子疼。我说,你摸摸哪疼?孩子摸摸肚脐的上部。我说,不用害怕,爷爷看看你的脉,马上就知道你肚子疼痛的病因在哪?一会肚子就不会疼痛了。
从脉象上看,左寸脉浮而盛,浮脉为小肠,我与孩子妈妈说,肚子疼痛的病因在小肠,可能是小肠受凉,或凉气进入到小肠,小肠气血运行受阻出现了痉挛,肚子疼痛不是什么大病。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孩子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吃的不对或着凉进风,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肠气运用通畅,痉挛马上得到抑制。
我对孩子说,你的病情爷爷看清楚了,不要怕!治疗后肚子就一点都不疼了!接着,我运用经络疗法,调整患病的小肠经。怎么样调整小肠经呢?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故气血相通。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
鉴于心与小肠的表里关系,治疗小肠病症必须坚持心肠同治。小肠痉挛是肠气过盛所致,小肠属阳,心属阴,要使过盛的肠气降下来,必须考虑到治心,只有调整心经,然后,再调整小肠经,通过滋阴降阳,才能使过盛的肠气降下来。根据这个医理,治疗选择心经,点按上面的穴位,加快阴液气血循环,使心阴充足;接着再取小肠经,点按上面的穴位,加快阳气的气血循环。心经、小肠经两条经脉的阴阳之气,涌入到一起,心的阴液不凉,小肠的阳气也不盛,脏腑的阴阳达到了平衡,小肠痉挛得到抑制,疼痛得到缓解。这如同两瓶水,一瓶是热水,不能马上喝,一瓶是凉水,水又太凉,如果将两瓶水和在一起,既不热,又不凉,马上就可以喝了。
调整经脉大约1~2分钟,孩子就舒舒服服进入到梦乡。为什么这么块就入睡了呢?肠子疼痛是肠子的下端气血运行受阻,过多的消耗肠气,造成身体疲乏无力,当肠子运行通畅,气血平稳了,开始出现恢复性的疲乏,进入到休眠的状态。
接着又调整脾经。从阴阳五行关系上看,心为母,脾为子,心、脾为母子关系,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调整了脾经、胃经,以脾泻心。依据五行生克的原理,心与脾是母子关系,以子泻母,阳气没有泻到体外,在心火得到抑制的同时,对脾脏是一次有益的补充,相得益彰,心脾气血得到了新的平衡。治疗结束了,仅此一次治疗,病情就得到有效的控制,晚上孩子的一切户外活动正常,病情再没有复发。腹腔是人体一个庞大的消化系统,肚子疼痛发生在腹腔,是与居住在腹腔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肝、胰腺等发生的病变有关,因此,肚子发生疼痛均与这些器官有关联,小孩全身的脏器都是“新件”,肚子出现的疼痛,自然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在医治时无需多虑。
从人体解剖上看,胃的下口是小肠的上口,饮食物首先进入到胃,经过胃的粗加工,然后,传递到小肠,再进一步精加工,因小孩肚子出现的疼痛,大部分与食用的寒凉食物,或凉风进入到胃肠有关。肚子疼痛是内脏疾病,肚子出现疼痛,从脉象上可真实的反应出来。
明白了这个道理,当孩子肚子出现疼痛,不要急三火四的吃止痛药,也不要急着往医院跑,科学的自行处理完全可以办得到。如,多喝点红糖水驱寒,也是一个简单的好方法,最好是采用经络疗法,足不出户自治。不会把脉也没有关系,只在胃和肠之间选择即可,只要记住胃经的经络,小肠经的经络,动动手指就解决了,如果点按胃经不管用,一定是病在小肠。成年人出现肚子疼痛,采用这个方法同样凑效,只是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