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男人 发表于 2024-1-9 08:09:26

我的思维的确是要深几个层次

比如脉象 大家多半只是记住就是了 而不会u思考为什么

比如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般记住 脉浮头项强痛 恶寒 就行了 而不去思考 脉为什么会浮头项强痛是怎么来的之类种种

我就会去思考这些   理论根基在哪里 那就是黄帝内经 中藏经 难经
当然明了这些很难   也需要悟性

话到这里 那我就讲下脉浮根源   

1 首先我先来讲风

我们先来看晒衣服当有风吹的时候 衣服是会干得快的衣服上的水是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风是会伤阴 使阴受损的

我们在来看 在水静止的时候,我们向水吹风 水会流动水要往上走,那就需要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就是风

因此风具有两个特性1 是阴运行舒布 以及上升的动力2 会伤阴 当阴少又无补充的的时候 会把阴吹干

2下面谈脉浮 比较打脑壳

我们先从万有引力谈起 可能比较好理解   地球绕太阳在轨道上转圈运行,那是靠太阳的引力对地球的吸引力 让地球不脱离轨道。

人体的卫气要在轨道上运行不脱离轨道 那也得有个东西去吸住他。阴为阳根,是什么意思?就是阳要不乱跑就要靠阴去吸附。

我在继续引导   例如 一盆热水   热就是阳水就是阴我用这个来说明什么呢 说明阳和阴是可以并在一起的这个状况成为 阴阳相并

有了热水的概念 我们再继续

脉道里阴阳相并 进行运行。

我们画个圆圈,阴阳相并 在圆圈里运行(方向左升右降)阳本性是上升的而阴本性是下降阳的质轻 而阴的质重,那么单纯靠这个阳的升是无法带动阴随其上升的,那么要让阴能一起上升,那就需要一个玩意儿,那就是风!!

那么中风是什么意思中:四声,打中 击中的意思 。就是中伤了风阻碍了风。那么风被损伤了,会是什么情况呢,阴不能上行与阳并了, 本来是1:1的关系 因为阴上升的推力减少了那么阴阳比例在圆圈上面变成0.6:1 了 (假设的比例 为便于理解)也就是说0.6的阴吸附不住1的阳,那么就有0.4个单位的阳 浮越了。特别在左上侧的部位这个浮越的阳达到最大值。 阳的本性为发散为扩充 所以内经有言:因气为肿。

那么我们把这个圆圈理解为脉道,那么这个浮越的阳就会把左上侧的脉冲胀起来。于是脉浮了。
浮脉轻按即得如水漂木 重按反而无力。为什么?因为重按探的是阴,由于没有风的推动,这个位置的阴流动本来就弱,所以重按反而无力。

以上 就是中风 脉浮的根源

那么头项强痛的原理呢? 很简单 那是因为缺乏阴滋润。为什么缺乏阴,因为没有足够的风把阴吹上来啊。

中风汗出杂回事?   浮阳乱跑,去作用肉腠的津,于是把津给弄出来了 于是汗出

桂枝汤   
桂枝炙甘草    生风补充风力
芍药 炙甘草    肝津生风之源同时补充津
生姜 大枣    --走脾入肉腠   把肝津引导到肉腠 补充汗出散失的津


很打脑壳   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就不能理解

未来的男人 发表于 2024-1-9 08:09:35

天虚子:是本人

庄子云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 (2012-05-24 12:27) http://images/back.gif看视频天虚子画图表示的意思如下:

外大圈是顺时针转, 外圈是阴化阳和阳化阴的循环; 反S曲线是阳降入阴和阴升入阳; 中间小圈是逆时针转, 小圈是左胃阴右脾阳.

上升的通道被堵住了, 附子是打通阴实的, 要把阴提上来, 干姜同理论, 四逆汤是上(阴)回阳的.
下将的通道被堵住了, 大黄是打通阳实的, 要把阳降下来, 芒硝同理论, 调胃承气汤是急下(阳)存阴的. (这一条是我根据上一条的理论有所补充的)

王子丶殿下 发表于 2024-1-9 08:09:46

天虚子:我的思维的确是要深几个层次

比如脉象 大家多半只是记住就是了 而不会u思考为什么

比如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 (2012-05-25 00:31) http://images/back.gif高见,思考有见地!

Cjxin 发表于 2024-1-9 08:09:57

我怎么认为葛根这味药在葛根汤的作用压根就不是补什么,而是把水气提上去的感觉,我感冒就常服葛根汤,后脑勺僵硬,一服就好

琅夜子 发表于 2024-1-9 08:10:54

不错,这样点滴的思考汇聚起来,就能明了中医药了,

琅夜子 发表于 2024-1-9 08:11:07

34条还有“喘而汗出”的肺热表现,同下利一样是由于误下邪热内陷导致的,葛根有解表、入阳明解热的作用
葛根的文献记载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1-9 08:11:20

有意思,有一定的道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葛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