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4-2 17:10:02

外伤后脑窦血栓形成

描述
一名没有病史的 4 岁女童跑上马路与一辆汽车相撞。她被撞倒,后脑勺受伤。她的意识是清醒的,但她呕吐了两次。头部 CT 扫描显示横跨窦的枕骨线性骨折,无颅内出血 (ICH)(图 1). 诊断为脑震荡和颅骨骨折,入院随访。她每天呕吐 2 或 3 次,住院后出现烦躁。因此,在住院第 3 天,在镇静下进行的头部 MRI 显示左侧乙状窦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 图像具有高信号强度。没有看到流动空隙。虽然我们尝试进行 MR 静脉造影 (MRV),但她从麻醉中醒来。进一步添加麻醉剂被认为是有风险的,因此终止了检查。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仅根据 MRI 图像确定血栓形成。然而,她的烦躁情绪在发作后持续了 5 天,因此我们进行了 CT 静脉造影(CTV)以确认血栓形成。CTV 显示左侧和乙状窦之间的血流减少区域。未观察到血管畸形和脑出血。验血显示没有先天性凝血障碍的迹象。基于这些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由于钝器外伤导致的内在血管损伤而导致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由于发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存在易激惹,我们进行了抗凝治疗。她的烦躁在住院第 8 天开始好转。在住院第 32 天,MRV 显示治疗后脑静脉对称血流(图 2)。

图1入院时头部CT。三维头部CT显示枕骨骨折。

图 2创伤后 3 天的 CT 静脉造影和 32 天的 MR 静脉造影。(A, B) CT 静脉造影显示在创伤后 3 天从左侧乙状结肠到侧窦出现低血容量(箭头)。(C) 完成抗凝治疗后的 MR 静脉造影图像显示创伤后 32 天脑静脉窦无低血容量。
CVST 在儿童中非常罕见,每 10 万人中有 0.67 例。大约 3%–4% 的儿童 CVST 病例是由头部受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可能差异很大,包括癫痫发作、残疾、头痛、呕吐和瘫痪。头部 CT 可能被选为头部外伤的初始诊断工具,因为它快速且广泛可用。简单 CT 扫描对 CVST 的敏感性仅为 20%–43%。然而,CT 扫描显示横跨鼻窦的颅骨骨折和硬膜外血肿表明 CVST 的风险很高。如果识别出这些发现并且时间允许,则应考虑进行额外的想象检查,例如 CTV 和 MRV。这些成像工具在做出明确诊断时非常有用。由于既没有具体的临床特征也没有明确的 CVST 诊断指南,我们认为在观察到窦周围骨折或血肿时考虑 CVST 是重要且必要的。必须特别注意颅脑外伤后的临床症状。然而,抗凝治疗对儿科患者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个病例中,我们选择了抗凝治疗,因为持续存在易激惹且没有 ICH。随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血栓消失,无并发症。病人的观点父亲:我们被告知并同意我女儿有枕骨损伤、枕骨骨折、脑窦血栓形成,并进行了抗凝治疗。确认血栓消失和症状改善后,我们感到很欣慰。出院后,她没事,但对车的恐惧依然存在。
学习要点
[*]我们经历过一例头部外伤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后消失的病例。
[*]如果头部受伤后呕吐持续存在,则鉴别诊断应包括是否存在脑窦血栓形成。
[*]如果在颅脑损伤后观察到窦周围有骨折或血肿,则有必要寻找脑窦血栓形成(CT 静脉造影或 MR 静脉造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伤后脑窦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