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5-10 16:06:51

类似恶性肿瘤的透明样肝血管瘤:偶然发现

描述
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肝脏肿瘤;尽管很常见,但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以女性为主的实体。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可以将非典型血管瘤与恶性肿瘤区分开来。导致血管瘤变性的因素是其血管通道的纤维化程度增加、瘢痕形成和血栓形成,这被称为硬化或透明化血管瘤,这可能导致其完全硬化或透明化的末期。这些硬化性血管瘤是无症状的,因此经常偶然发现。硬化过程改变了这些血管瘤的放射学特征。随后,由于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使其与恶性肿瘤(如转移瘤、肝细胞癌或胆管癌)无法区分,因此仅使用几乎不可能的成像特征就可以对其进行可靠的诊断。CT 的特点是在动态增强 CT 图像上缺乏早期增强,并且在晚期可能显示也可能不显示周边增强的程度;因此,很难明确区分透明样血管瘤和恶性肝肿瘤。切除肝硬化性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是有争议的。由于术前误诊为肝脏恶性肿瘤,大多数先前报道的肿瘤被切除。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不充分的,因为如果肿瘤是恶性的,可能会播散癌细胞。
一名 60 多岁的妇女因过去几天报告上腹疼痛和呕吐而来到急诊室。她的体格检查显示没有局部病理迹象。生命体征不显着,患者对时间、地点和人物有意识。患者入院接受进一步评估。肝功能测试显示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9 I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 IU/L)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151 IU/L)升高。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和 PIVKA-II,均在正常范围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全血细胞计数显示低血红蛋白。进一步建议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图 1A)。建议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进一步表征病变,其显示肝脏 VI 段有一个小的、不明确的异常 T2 高信号病变,并伴有邻近的包膜回缩(图 1B)。根据超声(USG)和MRCP,对胆管癌和血管瘤进行鉴别诊断。腹部和骨盆的三期增强 CT 显示 VI 段有一个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病变,动脉期有细微的外周结节性强化,向心性造影剂逐渐充盈,延迟期与周围肝实质等密度(图 1C、D和 2)。包膜回缩明显;然而,没有注意到肝内胆道自由基的明显局灶性扩张。根据这些发现,诊断为良性肝血管瘤。对病变进行活检并送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闭塞和受压血管周围有致密的基质。还可以看到内皮细胞轮廓和消失的管腔(图 3)。因此,诊断为玻璃样肝血管瘤。患者确信病变的良性性质。

图1
(A) 超声图像,头尾观,腋中线显示肝脏 VI 段边缘不规则的高回声病变(白色箭头)。(B)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冠状位图像,T2 加权图像显示边界不清的高信号病变,邻近囊回缩(白色箭头)。(C,D)三期对比增强 CT、非收缩冠状位和动脉期轴向图像分别显示 C 中不明确的低密度病变和 D 中病变的细微周边结节性增强,标记为白色箭头。邻近肝包膜回缩明显。

图 2
腹部(A-C)冠状位图像、门静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的三期对比增强 CT(CECT)分别显示病变进行性向心充盈,平衡期呈现相对等密度的外观(白色箭头)提示肝血管瘤的诊断。(D) 腹部 CECT,静脉期冠状位图像显示明显的包膜凹陷,提示邻近病变的退行性变化,提示硬化。

图 3
肝脏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图像(×40)显示丰富的硬化间质(黑色箭头)和标记为星号的压缩血管轮廓,提示良性病变(透明肝血管瘤)。
学习点
[*]由于不同程度的变性,肝玻璃样血管瘤可以模仿肝脏恶性肿瘤。
[*]三期对比增强 CT 仍然是诊断玻璃样肝血管瘤的最佳无创成像方式,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确认玻璃样肝血管瘤的金标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似恶性肿瘤的透明样肝血管瘤:偶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