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1-7 09:27:30
兰师的一经四脏,六经传变,融入了现代新知,让后学学有所收获,谢谢。
小林丶蛋蛋
发表于 2024-1-7 09:27:54
老师的一经四脏说让我很受启发,以及里面提到的腹诊方法确定病在经还是在脏,简单而实用
读了几遍还是觉得有很多不能理解透彻的地方,还是需要多读多体会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1-7 09:28:22
看得出来,这得非有多年的经验才能整理出来,这可说是经验之谈,顶一个。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1-7 09:29:05
赵兄的六经系统依据是一经四脏,有一定道理。
有二点值得思考:
1.太阳系统包括小肠与膀胱及其经络,但在伤寒论的太阳篇中却少见小肠及其经络的表现。
2.太阴系统包括肺与脾及其经络,但在伤寒论中肺系疾病多在太阳篇论述,而太阴篇只言脾不言肺。
光明乳业
发表于 2024-1-7 09:29:40
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
太阴肺症状描述如下,其下描述都有太阴肺表现,未单独描写太阴肺,但散在描述很多
太阳篇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射干麻黄汤以及金匮要略的苓甘五味,苓甘五味姜辛夏,苓甘五味姜辛夏杏,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
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描述太阳经络
现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受凉后上肢麻木疼痛,用葛根汤微发汗治疗
就是手太阳小肠经络受寒,所以太阳病微汗之。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就是描述太阳小肠脏病变
风寒从太阳表入,又深入后,引起太阳小肠阳明大肠同时病变,腹泻,还是葛根汤汗,病从太阳表解,
相当于现在胃肠型感冒,发烧拉肚子,葛根汤就可以的
etrypp
发表于 2024-1-7 09:30:39
如果把肺归于太阴,那么,肺系的咳喘发热难以与“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匹配。
31条与32条解释很好,学习了,谢谢!
榆树湾故事
发表于 2024-1-7 09:31:12
伤寒论中太阴肺没有明确列出来描写
分散在各处
太阴经提纲是描写太阴脾的症状
古代刻字困难,惜字如金
描写不可能十分全面
不过按照这个一经四脏说,还是比较准确的
未来的男人
发表于 2024-1-7 09:31:26
兰洪喜1:伤寒论中太阴肺没有明确列出来描写
分散在各处
太阴经提纲是描写太阴脾的症状
....... (2012-09-07 16:26) http://images/back.gif存疑,谢谢赵兄解读。
未来的男人
发表于 2024-1-7 09:31:49
黃元御的傷寒懸解和說意,首先把經和臟腑分開,若一日到若七日的是傳經,是有規
律的,傳腑傳臟則無規律,因各人體質而異。這是我目前看到最合理的解釋,對經
方思路實際是個醍醐妙味。在這個基礎上,把手足兩經分開,把兩臟(包括兩腑)也
分開,就是這裡說的"一經四臟",我覺得可能用一經四部(即兩經兩臟)的叫法,比
較可以避免誤會。
這是一條很可以走的路,將來把這個體系展開,把各類疾病和治法方藥朝裡頭填空,
我覺得前景遠大。
光明乳业
发表于 2024-1-7 09:32:18
ldylzl:如果把肺归于太阴,那么,肺系的咳喘发热难以与“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匹配。
31条与32条解释很好,学习了,谢谢! (2012-09-07 12:34) http://images/back.gif手足各有三經司氣,但主病者主在足經,以其覆蓋面大,多數軀干部份都是足經所統,
暴露給外感的部份較大故。但若論熱病,手經不可忽,以熱多犯上焦,故內經說的疫
病首傳太陰,就有可能是肺。分別是,從口入則犯足太陰,從鼻入,則犯手太陰。
葉天士把疫病和溫病混淆,所以,認為溫病也是首犯太陰,依照傷寒意,溫病還是
首傳太陽。疫病能直接傷臟腑器官,故先入處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