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5-1 12:30:01

黄帝医典:中国古代中医药第一全集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是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为许多活动领域的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哲学和文化领域,“学者众多,百家争鸣”。包括医学和药理学在内的科学前所未有地蓬勃发展。当时,出现了一本优秀的医书——《黄帝内经》(https://www.cmaconweb.org/articles/2018/1/1/images/ChinMedCult_2018_1_1_18_235851_i5.jpg 《黄帝内经》)。

这部作品出自传说中的黄帝之手,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祖先,实际上是战国时期一些不知名的医学学者所著。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220 年,秦汉两朝,其他医士对该书进行了更正和补充。至此,《医典》成为一部重要经典,完整总结了3世纪以前医学领域的成就[图1]。


医学经典,包括简单的问题和重要的枢轴,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脉搏、病因学、病理学、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它还讨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相互关系。

现存的古代医学书籍首先使用了“解剖学”一词,这归功于医学经典。这里有一段话:“一个人身高八尺,有皮有肉,可以通过测量、触诊和按压来进行外在的研究。如果他死了,可以通过尸体解剖来调查。” 医学经典因此可以认为是相当可靠的。而且,它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天真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概念,如一切事物都应该研究其他事物,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反对迷信的概念。书中论述的脏腑假说、经络假说、https://www.cmaconweb.org/articles/2018/1/1/images/ChinMedCult_2018_1_1_18_235851_i6.jpg阴阳学说、五行气血、病因学等,为传统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中药。医学

经典概括了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和壮年,然后是衰老,给出了过程的规律。它还指出了男性和女性在发育方面的差异。

据说女孩七岁开始开花,乳牙开始变成恒牙,头发变得浓密而有光泽;14 岁 (2 × 7) 青春期开始,出现月经。当她 21 岁 (3 × 7) 时,她的成长达到高潮,她的智齿长出。在 28 岁 (4 × 7) 时,她变得非常强壮,肌腱和骨骼强壮。当她过了 35 年 (5 × 7) 时,她的花朵逐渐褪去,头发开始脱落。在 42 (6 × 7) 时,她的脸看起来枯萎了,头发变灰了。在 49 (7 × 7) 更年期开始,她的生育期结束。

至于一个男孩,书上说八岁开始长得健康帅气,乳牙变恒牙,头发变浓密。16岁(2×8)进入青春期,24岁(3×8)生长发育达到高潮,长出智齿。在 32 岁(4 × 8)时,雄性变得非常强壮,肌腱和骨骼坚韧而强壮。40(5×8)时,他的脸色逐渐暗淡,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失去光泽。48 岁 (6 × 8) 看到他的肤色枯萎,头发变白。56(7×8)时,内脏功能明显下降,牙齿松动,头发稀疏。

七是女性的年龄因素,男性的紧身因素,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是中国古代经过无数次观察得出的推论。显然,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恶劣,寿命比现在短得多,而且衰老得更早。“人能活到七十岁,自古少见”,就反映了这一点。尽管如此,《医学经典》还是阐述了男性和女性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的衰老,基本上勾勒了当代的画面。

至于人体的生理器官功能,《佳能》中的描述不远了。例如,“头脑是智慧和思想的居所”,指的是大脑。强调大脑和脊髓是不可针灸的重要器官,认识到这些器官的脆弱性。该书指出,该区域的任何意外针刺都可能导致脊髓死亡或严重损伤。《医学

经典》中涉及人体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大量描述令人惊讶地准确。它说:“心是生命的基础;” “心脏主宰人体血管”;“所有血管中的血液都流向心脏”,表明早期认识到心脏的重要性,与血管密切接触[图2]。


其关于血管功能和血液的观点也是正确的,认为血管一方面是血液循环的通道,另一方面是整个神经、骨骼、肌肉和脏器的营养输送线。身体。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它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可以供给全身,促进其各个部位的正常活动。譬如《经》曰:“肝满血则人见;如果脚上有血,那么他就可以走路了。掌指有血养,手能持物,指能屈。” 这些观察反映了科学事实。

现代科学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中的血液成分。早在2000年前,《医学经典》就指出,当一种血管被刺破时,血液会喷出,颜色鲜红。另一种脉则血不喷,色暗浊。然而,这在当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

脉搏率的变化也被观察到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生理机能。再次引用佳能的话,“当一个人受到惊吓、疲倦、压力或休息时,脉搏不同。” 从此,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脉诊理论[图3].



人体内的血液,含有某种气体和营养物质,以心脏为中心,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流向并汇聚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血液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不断地流动。《经》中云:“血脉不息,周身不息”,显然是正确的认识。佳能

_还对呼吸、消化、排泄和运动做出了一些正确的评论。例如,它特别提到了排汗、体温和排尿之间的关系。它评论说,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的汗水可能会降低温度;在寒冷的天气里,出汗较少,因此排尿更频繁。佳能

说,虽然人体内有各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内脏器官,但这些器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反,它们相互控制、相互影响,有机地合作,进行人体的生物活动。佳能中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将事物视为相互关联的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将人体视为自然环境,将每个器官视为其他器官,将身体的各个部位视为整个身体。

《医学经典》认为,只有当各脏腑之间,以及这些脏腑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时,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失去这种平衡和协调,疾病就会出现

。佳能还非常重视身体内部器官的正常和健康运作,认为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它说,如果人体的生命机能和抵抗力是正常的和充分的,那么外在因素(有害物质)就没有途径侵入,也不一定会引起疾病。反之,当体内机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有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侵袭。

经云:“风、雨、寒、热,百病皆有。还有阴阳不平衡的时候; 或极度喜悦或愤怒,饮食不规律,生活条件不佳,或处于恐惧或恐惧状态。” 虽然细菌不被认为是疾病的因素,但神经紧张、焦虑、情绪的突然剧烈变化、饮食不当和环境条件的异常变化被认为是导致疾病的因素。这种认识与当时认为疾病是鬼怪或神罚的观点背道而驰。

战国时代幼稚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应用到经典中以驳斥神秘主义和迷信。一章评论说:“与信鬼神之人谈医道无用;也没有办法和反对针灸、手术和药物的人讨论医疗技术。” 佳能深入研究了许多疾病

。它首先简要描述了对人类非常有害的传染病,说:“当传染病流行时,可能会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无论成人或儿童,症状和体征都是一样的。” 一个关于疟疾的特别章节提到了疟疾的第三型、夸坦型和恶性 quptidian 型。



至于黄疸、肾炎水肿、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书中也颇为准确。它观察到,在肾炎中,水肿通常出现在眼睑上。它记录了每当冰雹发生时,庄稼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患上perleche。也许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说,这将是缺乏核黄素。至于贫血和失血的症状,正典强调面色苍白,缺乏光泽。医学

经典还讨论了咳嗽、腹泻、便血、脓肿、咽喉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霍乱、痔疮、关节炎、癫痫等,总共约300种疾病和症状。这些是通过观察、听闻、问诊、摸脉的方法来诊断的。

在治病方面,经典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声称只有这样行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这本书声称,由于环境气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率都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不同。治疗措施包括针灸、按摩、热敷、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

这佳能是一本乐观的书。它说各种疾病都可以治愈。一章专门用四个比喻来表达这个想法。它说疾病可以比作被刺刺,或被弄脏的皮肤,被打结的绳子或被阻塞的河流。然而,刺可以去除,污垢可以洗去,结可以解开,障碍可以清除。当医生掌握了方法、技术和措施后,人能“征服自然”,治愈一切疾病,是未来的前景。在治愈疾病方面仍有许多未知之处,但每种疾病都有其治愈的想法是对任何诸如命运支配我们生命和健康的概念的强烈反驳。

简而言之,医学经典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医经典。是中医四大名著中最为杰出的一部。它不仅为形成独特的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这本书早在1400年前就已经在国外广为人知了。例如,日本的医学史说,日本的一所医学院在公元 701 年将《医学经典》作为其主要教科书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帝医典:中国古代中医药第一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