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湾故事
发表于 2024-1-5 23:11:15
今不识《伤寒论》有一个明确的原因,就是《伤寒论》较《内经》的流通刊行研究晚了近千年,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成无己那样的医家读到《伤寒论》时,已经是满脑子《内经》了,如此去读《伤寒论》自然是那样的结果了。日本人用了500年才从《内经》里走出来,中国人呢大概用了700年,甚至今天还是有大批的中医人无法摆脱《内经》的束缚,更可悲的是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医原本就有两个体系,《内经》与《汤液》两个体系。费维光先生说《伤寒论》或早于《内经》,当然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但《伤寒论》的原始资料或不晚于《内经》。
《内经》关于六经大概有十一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说他是个论文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论文集的性质没什么不同,没那么神秘更没那么神圣,甚至并不是所有的都正确。裘先生可以说是研究《内经》的顶级大师,有没有真才实学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去了解他。就像我说刘氏走出胡氏走近一样,绝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要反复研读刘先生的三部六病和胡先生的伤寒论解读才能那样讲的,这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我绝不做主观判断而必须做客观分析。
中医内治可以没有《内经》,但绝不能没有《伤寒论》!学中医也不能从《内经》、《金匮要略》入手。
张仲景之后孙思邈之前有多少载入史册的医学家?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1-5 23:12:10
查了一下,裘沛然先生的话是这样说的:
《内经》算不上经典,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这话说得没毛病。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1-5 23:12:32
全删除
6523641286
发表于 2024-1-5 23:12:37
好
咸鱼cool
发表于 2024-1-5 23:13:26
全删除
琅夜子
发表于 2024-1-5 23:13:36
《伤寒论》乃至《汤液经》之方剂绝不是依据《内经》而创立的!
先有理论再有实践活动是不符合逻辑的!
君臣佐使后学之论,两味药、三味药的方剂多得是,怎么个君臣佐使?这种拟人的说法只是令后人便于理解罢了,最初的组方思想绝非什么君臣佐使,就是说君臣佐使并非组方原则!
如果说裘先生还没有达到《内经》作者的水平,那至少是要高于你我这样的门外汉的水平吧,老人家说了《内经》算不上经典!这话我信。
经方的用法就是应该选方应证,现今都是自作聪明乱组一气,加减化裁,这儿虚啊那儿疼加加减减好像挺明白,其实啥也不是,地瓜一枚。
榆树湾故事
发表于 2024-1-5 23:14:32
全删除
南宫红嫣
发表于 2024-1-5 23:15:04
全删除
etrypp
发表于 2024-1-5 23:15:16
全删除
etrypp
发表于 2024-1-5 23:16:13
是的,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得是清华北大的料才能学好中医,为什么呢,因为现今很多搞中医的基本的逻辑思维都很成问题,怎么能学好中医呢,中医不是什么人都能学成的,这是我的观点。
学懂了《伤寒论》?我可没资格说这话,我肚子里这点墨水即使全倒出来,而且是倒在宣纸上还得用放大镜看恐怕都找不到墨迹,有限吧,不过我讲我看到的东西,裘先生的书我没读过我就不敢妄加评论裘先生的学术水平,我说过我说的是良心话,办的是良心事,写这篇文章非与刘氏有仇亦与胡氏有恩,既不为刘氏也不为胡氏,我为的是《伤寒论》。
可能是我嘴笨没说清楚,你开宗立派没问题,像吴鞠通那样公开批判张仲景创立自己的学说,这个没问题,郭生白先生怎么说,《伤寒论》的三阳证和三阴证只是我外源性和内源性疾病的一小部分,这么说也说得过去,而你要改造《伤寒论》这个我不能接受! 你可以搞你自己的理论体系,没问题,别说《伤寒论》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做法我不能接受,我只能说你没读明白!我说清楚了吧,你自己单搞一套我没一点意见,那是你老兄有本事。
说话刻薄不要紧,你就是骂我也没关系,只有你说的在点上,我给你磕一个。